萝卜在他指下飞快旋转、推平,细如发丝、均匀透亮的银针丝如同流水般从刀口倾泻而出,堆叠在旁边的白瓷盘里,根根分明,不沾不连。
紧接着是土豆。
圆滚滚的土豆在何雨柱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刀刃沿着特定的角度切入、旋转、轻挑,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感。
不过片刻,一个完整的土豆便在他手中“绽放”开来,提起一头,薄如蝉翼的土豆片均匀相连,拉开来足有尺余长,形如古人的蓑衣,透光可见人影!
引得旁边监督的工会干部和凑近观看的评委都忍不住低呼。
最后是里脊肉。
锋利的刀尖精准地剔去筋膜,刀刃斜切入肉,推拉之间,厚薄均匀、形如柳叶的肉片纷纷落下,粉嫩的肌理清晰可见。
他完成收刀,将三个盘子推向评委席时,限时的沙漏才刚刚流过大半。
旁边那位矮胖师傅的蓑衣土豆切了一半,刀口深浅不一,拎起来就断了好几处,急得他满脸通红。
评委们围拢过来,尤其是那盘萝卜丝和蓑衣土豆,引得一阵低语和点头。
李怀德拿起一根萝卜丝,对着光看了看,又轻轻一抖,细丝根根弹起,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杨厂长也微微颔首。
“第三项,大锅菜烹制!指定菜品:醋溜白菜!要求:体现大锅菜火候、调味精髓,保障基本口味统一!限时三十分钟,分量按一百人份准备!”
这才是真正的硬骨头。大锅菜难就难在“大”字上。
火候难控,调味难匀,稍有不慎,要么夹生,要么软烂,要么咸淡不一。
何雨柱分到的灶台位置靠边,火力似乎比其他人的要弱一些。
他不动声色地检查了炉膛和风门,心中已有计较。选菜、清洗、控干,动作麻利。
他没用案板,直接在巨大的笸箩里,抄起沉重的厨刀,嚓嚓嚓地将白菜帮子斜批成均匀的菱形片,菜叶手撕成块。
热锅,下底油。
何雨柱没急着倒菜,而是将火力调到他能掌控的最大,同时抓了一大把拍松的蒜瓣和干辣椒段投入锅中炝锅。
滋啦一声,浓郁的蒜香辣味瞬间爆开,弥漫开来,连旁边灶台的人都忍不住看过来。
待蒜瓣边缘微黄,辣椒呈现深红褐色,他才将控干水分的白菜一股脑倒入。
巨大的铁铲在他手中仿佛轻若无物,翻炒、颠动,动作大开大合又精准无比。
白菜帮子先接触滚烫的锅壁,菜叶随后覆盖。
他利用锅体的弧度,让食材不断翻滚,受热均匀。
醋,不是一次性倒入,而是沿着锅边淋入,滚烫的锅壁瞬间激发醋香,酸味变得柔和。
调味亦是关键,盐、微量糖(提鲜中和)、酱油,他都是分区域撒入,同时加大翻炒力度,让味道快速渗透融合。
最后勾入薄芡,动作快如闪电,让芡汁均匀包裹住每一片菜叶,亮泽诱人。
起锅时,巨大的汤桶里堆满了色泽油亮、酸香扑鼻的醋溜白菜。
何雨柱用锅铲在桶里快速翻拌了几下,确保味道均匀。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对火候和时间的掌控堪称完美。
反观其他灶台,有的火力过猛,菜炒得发黑发苦;
有的火候不足,白菜帮子还带着生涩;
有的调味不均,桶边的寡淡,中间的齁咸。
那位矮胖师傅更是手忙脚乱,汤汁过多,成了“醋溜白菜汤”。
评委们尝菜时,走到何雨柱那桶前,明显多停留了片刻,夹菜的动作也快了些。
“第四项,小灶创新菜!自选材料,限时四十分钟!要求:体现技术、创意与实用性!”
这是决胜局,也是个人技艺的巅峰展示。
其他参赛者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红烧、清蒸、油炸,力求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