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粮本风波1(2 / 2)

网兜里是厂里发的福利——凭工本买的几根剃得干干净净、几乎没挂什么肉的猪棒骨。

这点油腥,在即将到来的票证时代,已是难得。

他没直接回四合院,脚步一拐,走向了南锣鼓巷附近新挂上牌子不久的红星街道第二粮站。

粮站门口人头攒动,比往日嘈杂数倍。

青砖墙上新刷的大标语“计划用粮,节约光荣”墨迹未干,在寒风中格外醒目。

“都别挤!排好队!按户口本儿来!一家一家登记领粮本!”

粮站主任王广福站在台阶上,嗓子已经有点哑,手里挥舞着一摞崭新的、深蓝色封皮的小本子,正是传说中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

何雨柱在人群外围站定,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焦虑、或茫然、或算计的脸。

他看到了三大爷阎埠贵,正推着滑到鼻尖的眼镜,仔细核对着手里户口本上的人名和定量标准;

看到了后院的韩工和陈姨,两口子眉头紧锁,低声商量着什么;

也看到了人群后面,易中海那张惯常挂着“忧国忧民”表情的脸,眼神却像探照灯,在街坊邻居间来回扫视。

“哥!”脆生生的声音响起。

何雨水拉着许小凤,像两条灵活的小鱼从人缝里钻了过来。

雨水小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晶晶的,带着点新奇和完成任务的兴奋,“我和小凤姐帮陈姨排队呢!陈姨家领完啦!你看,粮本!”

她献宝似的举起一个簇新的深蓝小本子。

许小凤也小声道:“何大哥,我们家也领了。我爸说,以后买米买面,都得带着它,按上面写的数买。”

何雨柱接过雨水递来的粮本,翻开。

里面清晰地印着陈姨、韩工和他们儿子小虎的名字、年龄、职业(工人\/家属),以及对应的粮食定量标准(月**斤)。

薄薄的纸页,此刻却重若千钧,决定着城里人饭碗的深浅。

“挺好。”何雨柱把粮本还给雨水,揉了揉她的脑袋,“去还给陈姨吧,外头冷。”

两个小姑娘答应着,又像小鹿般钻进人群。

就在这时,粮站窗口那边猛地炸开一声尖利刺耳的哭嚎,瞬间压过了所有嘈杂。

“天杀的!凭啥不给我们家本儿?!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东旭可是正经八百的工人!吃商品粮的!你们粮站想饿死我们一家老小啊?!”

是贾张氏!

只见她死死扒着粮站窗口冰冷的铁栏杆,蜡黄的脸因为激动和愤怒扭曲着,唾沫星子喷在玻璃上。

秦淮茹抱着懵懂的棒梗,脸色煞白地站在后面,想拉婆婆又不敢,眼里满是惶恐和无助。

贾东旭则铁青着脸站在一旁,拳头攥得死紧。

窗口里,年轻的粮站办事员一脸无奈和厌烦,指着摊开的户口本解释:

“大娘,跟您说了八百遍了!您家户口本上,就贾东旭同志一个人是城镇户口!他的定量我们肯定给!可您、您儿媳妇秦淮茹、还有这孩子贾梗,户口都是农村户口!这城镇粮本,只能登记城镇户口的人!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