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十七分,指挥车内依旧灯火通明。
林晚秋没有睡,也不可能睡着。
她靠在副驾驶座上,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缓缓吐露着致命的信。
这是技侦部门下午传来的第一份GpS轨迹分析图。
一辆黑色的奥迪A6L,赵志远的公务配车。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辆车有三十七次于深夜十一点后驶入市郊的废弃工业园区。
其中,有二十九次的最终停驻点,是“恒瑞物业”那栋烂尾楼的地下车库。
平均停留时长,四十三分钟。
每一次的停留节点,与专案组从银行调取的可疑资金转移的时间节奏,高度吻合。
铁证如山。
陈秘书站在一旁,声音压抑着激动:“林处,可以收网了!直接将这份报告提交给省纪委,就足以对赵志远启动立案调查!”
林晚秋却缓缓摇了摇头。
她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将所有轨迹数据、时间节点、停留时长打包,做成了一个高度加密的压缩文件。
“现在上报,太直接了。”她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异常清晰,“赵志远在市委经营多年,关系网盘根错节。我们以‘GpS追踪’这种敏感手段获取的证据,一旦提交,他必然会反咬我们程序违规,甚至引发高层对我们调查方式的争议,反而会拖慢进度。”
她要的,从来不是一时的胜利,而是釜底抽薪。
她打开一个全新的文档,十指翻飞,迅速起草了一份题为《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及八小时外出行备案制度的几点建议稿》。
文稿内容详实,引经据典,从制度建设的高度,论证了当前干部出行管理存在的漏洞与风险。
而在文稿的最后,她将那个加密的GpS数据压缩包,作为“风险案例匿名附件”,悄然嵌入其中。
凌晨四点五十分,这份看似寻常的建议稿,通过省纪委办公厅内部的“工作建议”专用通道,无声无息地上传了。
它不会被当成一份举报材料,而是一份来自基层督导员的、富有建设性的“工作思考”。
既规避了直接举报可能引发的程序纷争,又确保了这份“炸弹”能以最稳妥、最合理的方式,呈现在有资格拆解它的人面前。
上午九点整,青禾县政府内网的置顶通知栏,准时弹出了一条加粗的红头消息:根据省纪委年度工作安排,将于三日内派遣“基层财务规范化建设专项调研工作组”赴青禾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消息一出,平静的表象被瞬间撕裂。
县财政局、人社局的办公楼彻夜灯火通明,所有人被召回,连夜组织“补录”和“完善”近三年的财务台账。
审计局的碎纸机更是从清晨开始就没停过,一些存放着原始审计底稿的库房,突然传出“线路受潮,需紧急除湿”的消息,闲人免进。
林晚秋对此早有预料。
她坐在指挥车里,神情平静地看着陈秘书调出的一份后台数据。
昨夜,就在她提交建议稿的同时,她已授意陈秘书联系省里的技术专家,以“常规设备维护,预防网络攻击”为由,在县政务云平台的服务器上,悄悄部署了一套临时日志镜像系统。
任何账户的任何操作,尤其是删除指令,都会被完整地、不可逆地复制下来。
“林处,您看这里。”陈秘书的手指点在屏幕上的一行代码上,声线因紧张而绷紧。
林晚秋凑过去,目光如炬。
日志显示,从凌晨五点开始,针对扶贫项目相关数据的批量删除指令,如同雪片般涌入系统。
但发出这些指令的,并非财政局长或人社局长他们本人的实名账户。
所有指令,都来自一个名为“FZY09”的临时权限组。
而这个权限组的创建时间,是昨天傍晚六点二十三分——恰好是赵志远那通威胁电话挂断后的第十分钟。
“FZY09”,三个简单的字母与数字组合,像一把沾着血的钥匙,打开了通往真相的最后一道门。
林晚秋的“真实之眼”虽然无法穿透屏幕,但她能清晰地“看”到,身旁的陈秘书在读出这个账户名时,背脊的肌肉瞬间收紧,那是一个人看到致命破绽时,无法掩饰的生理应激反应。
够了。
中午十二点,林晚秋没有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突然召集全体核查组成员,召开紧急闭门会议。
“我宣布,”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权威,“从今天起,所有‘幽灵用工’涉案的个人银行账户、对公账户的冻结与资金划转权限,全部上收至省级监控平台统一管理。县级各单位,仅保留查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