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09章 风过青禾不留痕

第309章 风过青禾不留痕(2 / 2)

“下坝村那个瘫痪在床的低保户,他家那只茶杯上的指纹,比对结果呢?”她问,声音不大,却让陈秘书心头一凛。

“出来了,”他迅速回答,“送检的低保申请表签字页指纹,与茶杯上的指纹,匹配度低于92.7%。技术科的结论是,基本可以确定,非本人签署。”

林晚秋点了点头,将那张茶杯照片重新夹入笔记本中,动作一丝不苟,像是在为一个已经尘埃落定的案件,钉上最后一枚卷宗钉。

“有些人以为戏演得够真,眼泪流得够多,就能蒙混过关。”她合上笔记本,语气冰冷,“但他们忘了,群众沉默的眼睛,才是这世上最古老的‘真实之眼’。”

下午三点,省纪委一间僻静的会议室。

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亲自约谈,面前的茶已经泡了第二道,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郑重的表情。

“晚秋同志,组织上对你在青禾镇的工作是高度肯定的。经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由你牵头,组建一支专项督导组,负责‘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行动’,首批督导对象,就是与青禾镇毗邻的白溪、南山、石门三个重点乡镇。”

他看着林晚秋,语气加重:“这次,不是临时派驻,是常驻督导。青禾镇的经验很好,但也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你在青禾是孤军奋战,现在,你面对的可能是整个系统的惯性阻力。”

林晚秋明白,这是信任,更是比青禾镇严峻百倍的考验。

那些曾在青禾让她撕心裂肺的难题,将在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棋盘上,以不同的面目重演。

她没有丝毫推辞,只是站起身,身体笔直:“感谢组织信任。我只有一个请求。”

“说。”

“请允许我将一套‘青禾治理模板’的技术方案带进督导组,包括但不限于基层电子签章系统的权限重构方案、重点项目村民监督二维码绑定机制,以及关键岗位干部近亲属回避的补充建议。”

领导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可以。但你要记住,模板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要有用,首先要能站得住脚。”

林晚秋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礼。

“报告领导,所以我才更要让规则,比人,先站稳脚跟。”

傍晚六点,林晚秋独自回到位于省城的公寓。

夕阳的余晖穿过巨大的落地窗,给这个冷清的房间镀上了一层短暂的暖色。

她脱下外套,小心翼翼地取下胸前那枚党徽,没有收进首饰盒,而是轻轻放在了书桌的正中央,正对着一本摊开的法律典籍。

手机的震动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是一条彩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但她知道那是李桂香老人的。

照片上,是青禾镇中学一间教室的黑板报。

一群孩子用稚嫩的笔触,画了一个站在风雨里的制服姐姐,她手中的剑化作一道刺眼的光,劈开了头顶的乌云。

画的标题写着:《我们心中的纪检阿姨》。

照片下方,附着一行短短的文字:“她说不怕雨,只怕我们看不见光。”

林晚秋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很久很久。

窗外,城市的华灯次第亮起,将她的身影在墙上投射出一个孤单而坚毅的剪影。

终于,她放下手机,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

她没有去写新的工作计划,而是开始撰写一份《关于在基层建立廉政记忆载体的几点建议》。

文档的第一行,她敲下:

“有些真相,不应该被冰冷地归档;它应当成为一代人、一个地方共同的记忆,像灯塔,也像警钟。”

夜色渐浓,键盘的敲击声清脆而富有节奏,像不知疲倦的心跳,在城市巨大的寂静中,固执地回响。

这份文档刚刚完成保存,一个加密的邮件弹窗忽然在屏幕右下角闪烁起来。

发件人:省纪委督查室。

邮件正文一片空白,只有一个附件。

以及,短得令人心悸的两个字标题:

白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