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谁还在呼吸(2 / 2)

他对面的岩壁上,挂着块电子屏,正循环播放着二十张面孔——每张脸都和老槐树底下骨灰盒上的名字一一对应。

“克隆体……”王教授助手的声音像游丝,“他们用搬迁款养着实验室,用代孕母亲培育胚胎,等克隆体成年,就制造‘意外’替换掉原主……周慕云的外甥是执行人,他手里有……”

“有什么?”林晚秋解开他手腕的绳子。

“死亡名单。”王教授助手指向电子屏,“今年的名单第一个名字,是青禾镇新任镇长——他其实是十年前‘坠崖’的春燕的克隆体。”他突然剧烈咳嗽,“文件箱在货车里,里面有克隆体的dNA档案和替换记录……”

洞外传来货车发动的轰鸣。

林晚秋冲出去时,蓝色货车正碾过碎石路疾驰,后车厢的蓝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露出箱角的铜锁——和老桥桥洞铁盒上的锁一模一样。

“追!”她跳上陆承宇的车,“车牌号是青A8732,周慕云外甥的车!”

引擎声撕裂夜色。

陆承宇的车速飙到120,仪表盘的蓝光映得他侧脸紧绷。

“晚晚,你看后视镜。”

林晚秋回头。

矿洞方向,那株老槐树的影子正被月光拉得很长,像只摊开的手掌。

不知何时,树底下聚满了村民,张婶举着喇叭喊:“林丫头!我们跟着呢!青禾镇的人,再也不做哑巴了!”

远处传来警笛声——是县纪委的支援车到了。

货车突然急转,冲进一片玉米地。

陆承宇猛打方向盘,轮胎在泥地里划出两道深沟。

林晚秋看见驾驶座上的人回头,那张脸——和周慕云办公室合影里的外甥分毫不差,可“真实之眼”里,他的虹膜纹理却带着不自然的规律——是克隆体特有的人工培育特征。

“是克隆人!”她喊出声。

货车“哐当”撞上田埂,驾驶座的门被撞开,“外甥”跌进泥里,怀里的文件箱摔出几米远。

林晚秋扑过去时,看见他后颈有块淡粉色的疤痕——和实验室冷冻胚胎档案里的标记完全一致。

文件箱的锁是密码锁。

林晚秋的手指悬在数字键上,突然想起母亲日记本最后一页的血字:“晚晚,妈妈的生日是9月17日”——和老桥维修日期、玉佩刻字日期重合。

她输入“0917”。

箱盖弹开的瞬间,月光漏进来,照亮了最上面的一张纸:《青禾镇权力替换计划表(2023)》,表头用红笔写着“NoVA计划终局”。

远处传来脚步声。

张婶举着铁锹冲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王大嫂、建国爷爷,还有攥着盲杖的小林。

小林的蓝布包在她身侧晃着,露出半截枣花襁褓——和照片里林正国怀里的那个一模一样。

“林姐!”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摸了文件箱的锁,和我妈藏在枕头底下的铁盒锁一样!她说等我找到亲爹,要把最珍贵的东西交给他女儿……”

林晚秋将小林的手按在文件箱上。

月光下,小姑娘的指尖轻轻拂过箱盖上的铜纹,突然笑了:“是枣花的形状。我妈说,这是我亲爹设计的。”

陆承宇的手机在此时震动。

他看了眼屏幕,抬头时眼里有光:“省纪委来消息,周慕云的账户查到了往生物研究所的大额转账,王教授的实验日志也找到了——克隆体的寿命只有十年,他们急着替换,是因为……”

“因为十年前的克隆体快死了。”林晚秋合上文件箱,“而新一批胚胎,需要新的搬迁款来养。”

风掀起她的衣角,带来远处老槐树的花香。

小林牵着她的手,盲杖敲在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林姐,”小姑娘仰起脸,“我能摸摸你的银锁吗?我妈说,亲爹的女儿脖子上,有把刻着‘晚’字的锁。”

林晚秋摘下银锁,放进小林掌心。

月光下,两个女孩的手叠在一起,像两株在风雨里终于找到彼此的树。

“晚。”小林的指尖抚过锁面的刻字,“我就知道,我有个姐姐。”

远处,县纪委的警车闪着红蓝灯开过来。

陆承宇将文件箱抱进警车后备厢,转身时,裤脚沾的泥点在月光下泛着淡金。

“晚晚,”他说,“省建科院的人说明天来老桥测地基,他们说要在桥边立块碑,刻上‘林秀兰之桥’——你妈名字里的‘秀’,和你爸的‘清’,合起来是‘清秀’。”

林晚秋望着远处渐亮的天光。

老桥的轮廓在晨雾里若隐若现,桥洞下的铁盒已经被封进证物袋,里面装着十年的黑暗,也装着十年的光。

“好。”她牵起小林的手,“碑要刻得深些,让子孙后代都看得见。”

晨雾里,传来村委会大喇叭的声音:“青禾镇全体村民请注意,今日起开展‘真相核查’专项行动,凡涉及搬迁款、代孕项目、克隆体替换的线索,均可到村委会登记……”

小林的盲杖敲在地上,一步步往亮处走。

林晚秋跟着她,陆承宇走在最后,顺手捡起路边被风吹落的野菊花,别在她耳后。

晨光漫过山尖时,林晚秋摸出母亲的日记本。

最后一页的血字在光里泛着暖红,像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

“妈妈,”她轻声说,“我替你劈开狼的皮了。现在,羊能抬头看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