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死人写的字(1 / 2)

——当真相被亡者之手篡改,执剑者只剩孤身一人

暴雨倾盆的夜晚,青禾镇档案馆的灯光像一具将熄的残烛,在泥泞中摇晃。

林晚秋站在门口,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浸湿了肩头那件灰蓝色的风衣。

她手里攥着一份刚从省档案局调出的《易地搬迁项目资金拨付审批表》复印件——原件已在三天前“因火灾损毁”。

纸张边缘焦黑卷曲,仿佛还带着火场的气息,而最刺眼的,是审批栏末尾那一行墨迹清晰、笔锋沉稳的批注:

“情况属实,同意拨付。——林志远”

林志远。

她的父亲。

那个五年前死于突发心梗、连最后一句遗言都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男人。

可这字……不是他写的。

林晚秋的手指微微颤抖。

她闭上眼,启动“真实之眼”——并非超自然神力,而是长年训练出的极端敏锐:肌肉记忆、运笔力度、起笔顿挫、墨水渗透度……每一个细节都在她脑中重构成一场无声的审判。

这不是模仿。

这是伪造。

而且,是极其高明的伪造——用的是父亲生前公开讲话稿的笔迹扫描件做底本,再经人工润色补接,几乎骗过所有鉴定专家。

但骗不过她。

因为真正的林志远,在签批文件时习惯性地会在“远”字最后一捺轻轻回钩——那是他年轻时练柳体留下的习惯。

而这批注,收笔干脆利落,毫无滞留。

一个死去的人,为何要为一笔千万级贪腐资金背书?

又或者说——是谁,需要让一个死去的人开口?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的省城,陆承宇正坐在国资委临时审查室里,对面坐着两位面无表情的调查员。

录音笔亮着红灯,话筒对准他的唇。

“请说明,你在2023年6月是否曾向时任青禾镇党委书记吴天明行贿三百万元,用于获取‘安居工程’二期标段?”

陆承宇缓缓抬头,嘴角竟勾起一丝冷笑。

“你们录吧。”他声音低沉,“但这段录音,永远不会出现在正式案卷里。”

他目光扫过角落摄像头微小的红点,忽然道:“你们那位钟顾问——是不是姓钟无艳?她今天穿的那件米白色西装,左领别着一枚银杏叶胸针。我说得对吗?”

调查员脸色微变。

陆承宇站起身,整理袖扣:“告诉你们背后的‘上级’,我不怕查。但我也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你们用我引蛇出洞,可以。但若伤她一分……承安集团掌握的,不只是账本。”

门关上的那一刻,他靠在墙上,闭目良久。

手机震动,是一条加密信息:

【晚秋已拿到假批注文件。她开始怀疑你。】

他盯着那句话,指尖悬在删除键上,终究没有按下。

而他唯一想护住的那个人,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

深夜,镇纪委办公室只剩一盏台灯。

林晚秋翻遍父亲当年的工作日志、会议纪要、签名样本。

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刻入骨髓的记忆。

她甚至找到了一段旧视频:父亲最后一次主持镇务会议,签署文件时的画面。

对比结果明确——批注系伪造。

可问题来了:谁有权限接触原始档案?

谁能在系统关闭后重新打印并加盖仿制公章?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栽赃一个死人?

她猛地想起什么,迅速调出举报信原件扫描件。

举报人名叫陈大山,青禾镇最底层的泥瓦匠,也是唯一敢于实名举报的人。

他在信中提到:“当年签字的是林镇长,我亲眼看见他按了手印。”

可……陈大山三个月前就死了。

死于一场“意外坠井”,尸检报告显示胃中有大量安眠成分。

而现在,这份举报信的电子档,竟然更新了一版——新增了一句原信中从未出现的话:

“林镇长临终前亲口承认,此事由他默许。”

林晚秋瞳孔骤缩。

死人写了新字。

不止是批注被篡改,连举报信都被二次加工!

有人在系统内部操控证据链,目的就是将罪责引向她的父亲,同时坐实陆承宇与吴天明合谋贪腐的事实——让她陷入两难:要么揭发未婚夫,要么包庇父辈污名。

这是心理战。

也是围猎。

她猛然意识到:组织对她的冷遇,并非不信任她的能力,而是有人早已在高层布下耳目,将她的一举一动视为威胁。

澳门取证档案之所以被搁置,正是因为其中牵扯到一笔跨境洗钱路径,直指某位省级领导亲属……

而她,已被标记为“不稳定因素”。

窗外雷声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