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谁在演戏(2 / 2)

待门关紧,四下无人,陈会计迅速将整杯茶水倒入角落那盆枯萎绿植的土壤中。

动作熟练,毫无犹豫。

林晚秋瞳孔微缩。

这不是下毒。这是一场测试。

张正华根本不需要下毒,他要的是忠诚的表演。

他需要一个“悔过自新、勇敢揭发前任问题”的典型干部形象,来转移视线、重塑舆论。

而陈会计,已被推上祭坛,成为这场政治秀的主角。

对方已经开始反扑,而且手段更加阴险——不动刀刃,只操纵人心。

她关掉监控,站起身,雨还未停。

但她必须再去一趟财政所。

不是为了对质,而是为了寻找那些未曾被销毁、也不敢寄出的东西——比如一张藏在抽屉夹层里的快递单。

凌晨两点十七分,青禾镇财政所的铁门在风中轻晃,发出锈蚀的呻吟。

林晚秋站在陈会计那张老旧办公桌前,指尖还残留着抽屉夹层木板边缘的毛刺感。

那张快递单静静地躺在她掌心,纸面微潮,像是被汗水浸过又晾干。

她将单子平铺在桌面,从随身包里取出放大镜和紫外灯。

灯光扫过寄件人签名栏——“陈玉兰”三个字写得规整,甚至略带一丝刻意的工整。

但真实之眼一开,世界便不再只是表面。

她的瞳孔微微收缩。

笔迹流畅却无自然惯性,起笔角度生硬,尤其是“陈”字末笔那一顿——不是收尾的力道,而是犹豫后的强行停驻,像一个人在模仿另一个人的签名时,突然怀疑自己写错了某个细节,下意识地滞留了半秒。

这不是陈会计的真迹。

她是被迫配合演出的演员,连退场的方式都被精心编排:伪造寄出账本的证据,制造畏罪潜逃的假象。

一旦这张快递单落入外人之手,或被人“偶然”发现,舆论便会迅速倒向——“关键证人携款失踪”,调查将顺理成章地转向追逃,而真正的黑幕,将在混乱中悄然封存。

林晚秋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会议室内那杯未饮的茶、陈会计颤抖的手腕、张正华看似鼓励实则压迫的目光。

这场戏,早已彩排多时。

他们不怕她查账,怕的是她看穿人心。

她迅速拍下快递单全貌,加密上传至省纪委内网,并启动紧急证人保护预案申请。

系统提示:“需上级审批,预计响应时间6-8小时。”她盯着屏幕,知道这六小时足以让一场“意外”发生。

手机震动,提醒电量仅剩12%。

就在她准备关机时,定位监控弹出异常警报:陆承宇的终端信号,停滞于镇东加油站,已持续四十三分钟。

雨还在下,比先前更密,打在车窗上如同细碎的叩问。

二十公里的山路,她开了不到二十五分钟。

轮胎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像断裂的线索四处飞散。

加油站空无一人,只有昏黄的顶灯在雨幕中晕出一圈孤寂的光。

陆承宇就站在便利店门口的遮雨棚下,西装外套早已湿透贴在背上,手中紧握一张泛黄图纸,边缘卷曲,似经年藏匿。

他抬起头,看见她下车,没有惊讶,仿佛一直在等这一刻。

“这张图,”他的声音沙哑得不像他自己,“是你父亲当年亲自签批的地勘结论原件。‘地质结构不稳定,建议暂缓建设’——红字标得清清楚楚。你爸把它锁在办公室保险柜里,我父亲……借走了。”

林晚秋僵立原地。风裹着雨水扑在脸上,冷得刺骨。

“现在我还你。”他向前一步,递出图纸,“但晚秋,你要想清楚——当你揭开这一切,不只是张正华会倒,整个青禾的秩序都会塌。包括……我们。”

她接过图纸,指尖触到纸面瞬间,一股陈旧墨迹与潮湿纸张混合的气息袭来。

真实之眼自动开启,扫过他的面容——

眉心紧缩,喉结微颤,眼底却有深切悲伤。

可就在那悲伤深处,有一丝极细微的波动:左眼睑轻微跳动,太阳穴血管节奏加快——那是期待,一种隐秘而执着的期待,希望她说“够了”,希望她停下。

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他也正等着她放弃。

雨声骤然放大。

她没有说话,也没有看他。转身走入雨幕,脚步坚定,背影决绝。

车灯划破黑夜,照亮前方泥泞未尽的路。

副驾上,那张泛黄图纸静静躺着,像一枚即将引爆的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