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眼睛亮晶晶的,小口小口地吃得特别香。杜若自己也尝了一口,鸟肉虽少,但细腻鲜嫩,比那又柴又臊的野猪肉不知好吃多少倍。
而且知道了快速处理鸟毛的方法,她立刻想到可以多打一些,晒成肉干,储存起来过冬。
说干就干。下午,她就带着虎子去砍竹子,削制更多的竹箭。
河谷里顿时又热闹起来,鸟雀被惊得四处飞窜,不时有被射中的掉落下来。
虎子就兴奋地跑来跑去,当起了快乐的“捡鸟童子”。
谢彩娥在洗碗收拾的时候,眼尖地发现了水潭边生长着一片猪毛菜,长势旺盛,显然从未被采摘过。
她心里明白,杜娘子恐怕不认识这种常见的野菜。她默默采了一大把嫩尖,洗干净,晚上就用它凉拌。
晚上杜若拿出粗粮和肉干想煮粥,却被谢彩娥坚决拦住了。
她执意要用自己带来的那点杂粮。杜若拗不过,只好把粗粮放回去,但强行把肉干留下掰碎放进锅里,理由是“天热,肉干再不吃要坏掉了”。
谢彩娥手艺确实好,简单的凉拌猪毛菜,只加点盐,就清爽可口,肉干杂粮粥也熬得稠糯喷香。
杜若吃得心满意足,深深觉得留下这母子二人,绝对是捡到宝了。
她凑近谢彩娥,好奇地问:“彩娥,你是不是认识很多野菜?”
谢彩娥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乡下人,地里刨食,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就只能漫山遍野找野菜糊口,认识的多了些。”
杜若立刻想起那片红薯地,于是道:“那好,明天你跟我出去一趟,我带你去个地方,你看看还有啥能吃的。”
第二天,杜若便带着谢彩娥和虎子往发现红薯的那片河滩地走去。
果然,谢彩娥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野菜图鉴。很多在杜若看来完全是杂草的植物,她都能准确认出,并详细告诉杜若能吃哪里、怎么吃、什么味道。
还没走到红薯地,三人带来的篮子就已经装满了各种杜若没吃过的野菜。
当看到那一片长势旺盛的红薯藤时,谢彩娥眼睛都亮了,脸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
“哎呀!是红薯!这么多!看这长势,再有个把月就能挖了!这可是好东西,顶饱!”
她仔细查看了叶片和土壤,估算着收获的时间。
随后,她又指着旁边一片开着黄色小花的植株说:
“这是黄花菜,现在正好摘花苞,晒干了炖肉香得很。”
杜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花菜。
这还不算完,走到河边,谢彩娥又指着一种长条形的、像巨大杂草的植物说:
“这是香蒲,叶子晒干了能编草席、草帽,嫩茎芯能炒菜或者煮汤,秋天结了蒲棒,絮子能做枕头,特别软和,蒲棒本身还能当火绒用。”
杜若听得津津有味,大开眼界。她越发觉得,留下谢彩娥一家,或许是他们在乱世中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