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366章 巧续鸳鸯缘

第366章 巧续鸳鸯缘(2 / 2)

带到衙门,知府升堂问案,原来那江洋大盗盗了巡抚大人府上珠宝,有人看见贼人将赃物塞给李文博。李文博连喊冤枉,知府令动大刑。正要用刑,后堂转出个师爷,在知府耳边低语几句。知府面色稍霁,道:“既有苏员外作保,且饶你这次。”退堂后,苏员外在外等候,原来李文才闻讯求救。

苏员外将李文博接回家中,请医调治。这日李文博能下床行走,在花园散心,忽听琴声悠扬,循声而去,见个小姐在亭中抚琴,正是那日所见的玉娘。玉娘见他也不回避,道:“公子可懂琴律?”李文博道:“略知一二。”二人谈论琴艺,甚是投机。正说话间,丫鬟来报:“老爷回府了。”玉娘匆匆离去。

晚间,苏员外设宴款待,席间问起李文博家世,叹道:“贤侄既与文才同宗,若不嫌弃,可在舍下暂住。”李文博推辞不过,只得应了。转眼放榜之期已到,李文博高中举人三十六名,李文才却名落孙山。苏员外大喜,在府中摆酒庆贺。席间,苏员外道:“老夫有桩心事,小女玉娘年已及笄,尚未许配人家,贤侄若是不弃,愿招为东床。”李文博想起云娘,婉言推辞,苏员外不悦。

这日李文才来找李文博,道:“兄长好不识抬举,那玉娘小姐才貌双全,多少王孙公子求之不得。”李文博方说出云娘之事。李文才听罢跺脚道:“兄长好糊涂!那柳家将你打个半死,岂会把女儿许你?况且那云娘若真有情,为何不来寻你?”李文博默然无语。

当夜,李文博在花园独坐,玉娘悄然而至,道:“父亲欲将我许配给巡抚公子,我誓死不从。”李文博见她眼角泪光,与云娘一般无二,不禁心动。玉娘又道:“那日栖霞山进香,见君立于道旁,便知此生非君不嫁。”二人私定终身。次日李文博向苏员外提亲,苏员外大喜,择定吉日完婚。

谁知婚礼前日,忽有圣旨到,诏李文博进京任职。原来本届科举有考官舞弊,皇上亲阅考卷,见李文博文章出众,特擢为翰林院编修。苏员外更是欢喜,婚礼办得十分隆重。新婚之夜,李文博见玉娘颈间有颗朱砂痣,与云娘一般无二,心中疑惑。玉娘笑道:“夫君可是想起故人?”取出一方丝帕,正是当日云娘所赠。李文博大惊,玉娘方娓娓道来。

原来那柳老丈本是朝廷御史,因弹劾权贵罢官归隐。那日李文博被逐后,云娘以死相逼,柳老丈方道出实情:多年前宫中政变,云娘本是郡主,托付柳御史抚养。如今新皇登基,欲寻回流落民间的郡主。为免歹人加害,故设局试探李文博。那卖豆腐的张老儿、寺院方丈、乃至江洋大盗,都是柳御史安排。李文才早知内情,故意从中作梗,欲娶云娘,幸被苏员外识破。

玉娘道:“我本名云娘,为避人耳目,父亲令我冒充苏家小姐。那日你在路旁所见,确是我在车中。”李文博恍如大梦初醒。三日后,夫妻二人辞别苏员外,往京师赴任。船至扬州,忽有快马来报,说柳老丈病重。二人急忙改道,赶回吴江。

柳老丈卧在榻上,见二人归来,含笑而逝。料理完丧事,李文博接掌家业,见书房暗格中有柳老丈遗书,方知当年柳御史为保郡主,不惜自毁名节,假意投靠权贵,暗中收集罪证,终使奸党伏法。皇上欲加重用,柳御史却已油尽灯枯。

次年春,玉娘生下一对龙凤胎。满月之日,京中钦差到来,宣玉娘进宫见驾。太后见玉娘颈间朱砂痣,抱头痛哭,原来玉娘竟是太后嫡亲孙女。皇上欲赐李文博高官,李文博上表力辞,愿在乡间教书度日。皇上嘉其志,赐“翰林书院”匾额。

这日李文博在书院授课,忽闻外头喧哗,却是李文才衣衫褴褛前来投奔。原来苏员外病故后,李文才吃喝嫖赌,将家业败光。李文博不计前嫌,留他在书院打杂。夜间李文才盗取书院银两,失足落井而亡,正是天理昭彰。

十年后,李文博夫妇携子女游栖霞山,在当年相遇处建亭纪念。亭成之日,有个女道士前来化缘,玉娘见她眼熟,却是秀娥。原来张老儿去世后,秀娥出家为道。玉娘感念当年赠银之恩,为秀娥重修庵堂。秀娥在庵中清修,九十岁无疾而终。

这年大旱,李文博开仓放粮,救活百姓无数。忽一日,有高僧路过,见李文博道:“施主还记得二十年前古庙避雨否?”李文博猛然惊醒,那僧人大笑而去,化作清风不见。当晚李文博梦回古庙,见佛像开口:“人生际遇,皆由心造。心存善念,便是菩提。”醒来说与玉娘,二人相视而悟,从此广行善事,俱得高寿。临终之日,满室异香,有仙乐自天而来,邻里皆言二人升仙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