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老奸巨猾,立即命人暗查,果然查出下毒之人。原来那民女被严世蕃凌辱致死,其兄誓要报仇。严嵩为救儿子,只得答应重金抚恤,又承诺好生安葬其妹。白云这才取出解药,其实这解药是柳青早已配好,由白云带入的。严世蕃服后,三日便愈。
严嵩欲重谢白云,白云道:“老夫不敢受赏,只求释放柳青。”严嵩这才知道中了计,但话已出口,只得放了柳青。柳青出狱后,知京城不可久留,遂携玉娘辞别白云,返回应天府。
谁知刚到家门,却见宅院焕然一新,仆从如云。正在惊疑,忽见一个锦衣人迎出,竟是当年那个债主。那人跪地叩头:“小的有眼无珠,昔日冲撞了先生。如今先生名满天下,小的特来投效。”柳青扶起他,问起缘由。原来柳青在京期间,治愈无数疑难杂症,名声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这债主悔不当初,变卖家产来投。
柳青也不计较,依旧行医济世。忽一日,门外来了一队官兵,为首官员下马施礼:“奉旨召柳青入宫。”原来嘉靖皇帝偶感风寒,太医院久治不愈,有人举荐柳青。柳青不敢怠慢,即刻启程。入宫诊视后,道:“陛下此病是虚火上升,需静养调理。”开方后,又教皇帝一套养生功法。旬日之后,皇帝痊愈,大悦,欲封柳青为院判。柳青坚辞,只求返乡行医。皇帝嘉其志,赐“妙手回春”金匾,另赏金银无数。
柳青回到应天,用赏银建医馆,收学徒,不论贫富,一视同仁。这年江南大旱,饥民遍地,柳青开仓放粮,活人无数。百姓感其恩德,联名送“万家生佛”匾额。
却说白云先生飘然而至,见柳青医馆兴旺,欣慰道:“公子仁心仁术,不负老夫所望。”柳青拜谢道:“若非先生当年赠书相助,焉有今日?”白云笑道:“你可知那《青囊经》来历?”柳青摇头。白云道:“此是华佗真传,因战乱失传多年。老夫年轻时偶得,参详三十年不得要领,知是缘分未到。那日见你义救孤女,知是仁厚之人,故转赠于你。”柳青这才恍然。
是夜,白云与柳青在月下对弈,忽道:“天下将有大疫,你当早作准备。”柳青惊问其详。白云道:“老夫夜观天象,见紫微晦暗,恐有三载瘟疫。你可将《青囊经》中治疫方剂广为传播,或可少救苍生。”言毕,取出一卷书册:“此是《青囊经》下卷,载有针灸秘法,你好生研习。”柳青正要道谢,抬头却不见白云踪影,只有明月在天,清风拂面。
柳青知是异人,望空拜谢。此后依言准备药草,编纂医书。果然次年春,南北十三省爆发大疫,柳青率众弟子四处行医,依《青囊经》方剂救治,活人无数。三年后疫情平息,柳青却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柳青将《青囊经》传于得意弟子,嘱道:“医者仁心,切记莫存门户之见,莫分贵贱之别。”又对玉娘道:“我这一生,无愧于心,只是亏欠你太多。”玉娘泣道:“夫君济世救人,功德无量,妾身与有荣焉。”柳青含笑而逝,年仅四十。出殡之日,满城缟素,百姓沿途哭祭,香烟百里不绝。
玉娘守节抚孤,将柳青医道传于子孙。其后代皆以医传家,世称“青囊柳氏”,三百年不衰。而那块双龙玉佩,据说在柳青去世那夜化作青光飞去,有人见白云先生乘龙而去,袖中隐约有碧光闪烁。此后每逢瘟疫流行,常有人见青衫隐士施药救人,疑是柳青魂魄不灭,仍游走人间行医济世。这正是:青衫隐侠去无踪,仁心妙手济世穷。莫道善缘无果报,万家生佛颂高风。
再说那赵员外,自柳青携玉娘离去后,家道日渐衰落。不过数年,因勾结官府、欺压良善事发,被抄没家产,流放边关,饿死途中。而那严嵩父子,专权误国,最终严世蕃被斩,严嵩削职为民,乞食街头,冻饿而死。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观此岂不令人警醒?
柳青虽早逝,然其医术医德流传后世。那《青囊经》上下两卷,经弟子整理刊行,造福后世医家。至万历年间,有医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曾引用其中诸多方剂,盛赞“青囊秘术,实乃医家瑰宝”。而柳青与玉娘的爱情故事,也被编成话本,在勾栏瓦舍传唱,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这年清明,玉娘携子孙祭扫柳青墓,见坟前不知何人供着一枝新鲜桃花。玉娘恍然忆起当年桃花巷初遇,那个青衫书生仗义相助的情景,不由泪湿衣襟。忽有清风拂过,桃花纷飞如雨,空中似有药香弥漫。孙儿扯着玉娘衣袖问:“祖母,祖父当真成了神仙么?”玉娘遥望天际,微笑道:“你祖父啊,他不过是换个地方行医救人去了。”暮色渐浓,远山如黛,仿佛真有个青衫隐士,背着药篓,踏歌而行,渐渐隐入云雾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