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344章 碧血黄花劫

第344章 碧血黄花劫(1 / 2)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采茶时节。徽州府西去六十里的凤鸣山上,却不见半个采茶人的踪影。但见暮色四合间,十几个青布缠头的汉子正沿着羊肠小道疾行,肩上扁担压得弯如新月,箩筐里堆着新采的嫩芽。为首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姓陈名望山,是山下陈家庄的茶农头儿。眼见日头西沉,他不由得加快脚步,口中催促道:“快些走,天黑前务必下山!”

话音未落,忽听得林间传来一声唿哨,惊起满山飞鸟。但见十余个黑衣蒙面人自树影中跃出,手中钢刀在夕阳下泛着冷光。陈望山心头一紧,护着众人后退,沉声道:“各位好汉,我等都是穷苦茶农,这些茶叶不值几个钱...”

为首的黑衣人冷笑一声,声音沙哑如破锣:“我们要的不是茶叶,是你们怀里的东西!”

茶农们面面相觑,不知其所指。陈望山正要再问,忽见寒光一闪,身旁一个年轻茶农已捂着喉咙倒下,鲜血汩汩涌出。众人大惊,扔下茶筐四散奔逃,却被黑衣人围在当中,转眼间又倒下三五人。

陈望山目眦欲裂,从腰间抽出防身的柴刀,正要拼命,忽听得山顶传来一声长啸。那啸声初时还在数里之外,转眼已到近前,但见一道灰影如大鹏般自崖顶掠下,稳稳落在众人之间。来者是个白发老翁,手持一根青竹杖,虽是布衣草鞋,双目却亮如寒星。

“光天化日,伤天害理!”老翁竹杖点地,声若洪钟。

黑衣首领见他来得蹊跷,不敢大意,使个眼色,四五个黑衣人同时扑上。老翁不闪不避,竹杖轻描淡写地划了个圈,但听“噗噗”数声,那几个黑衣人竟齐齐倒飞出去,撞在树上不再动弹。

余下的黑衣人见状大惊,纷纷后撤。老翁也不追赶,俯身查看伤者,见那年轻茶农已是气绝,不由得长叹一声。陈望山扑通跪倒:“多谢老英雄救命之恩!只是不知这些贼人为何要与我们这些穷苦人为难...”

老翁扶起他时,忽瞥见陈望山怀中露出一角黄绢,脸色微变:“你这东西从何而来?”

陈望山这才想起,从怀中取出一方陈旧黄绢:“这是今早在古茶树下掘得的,看着有些年头,本想拿去给城里先生辨认...”

老翁展开黄绢,见上面用朱砂绘着古怪图案,旁书数行小字:“黄花碧血,龙渊现世;武林浩劫,皆系于此。”他沉吟片刻,忽将黄绢凑到鼻尖轻嗅,脸色骤变:“快走!”

话音未落,林间又传来一声尖啸,这次却比先前更加凄厉。但见漫天银芒如雨点般射来,老翁舞动竹杖,化作一团青光,将暗器尽数挡下。陈望山只听耳边风声呼啸,待定睛看时,四周树上已立着十余个白衣人,个个面覆银具,在暮色中如同鬼魅。

“幽冥教!”老翁将陈望山护在身后,竹杖横在胸前,“想不到二十年过去,你们还是贼心不死!”

白衣人中走出一位身形窈窕的女子,虽戴着面具,声音却娇媚入骨:“黄老邪,你躲在这深山老林中二十年,就为了守着这个秘密?交出黄花图,饶你不死!”

被称作黄老邪的老翁哈哈大笑:“幽冥教主亲自出马,倒是给足老夫面子!只是这黄花图关系武林存亡,岂能交给你们这些邪魔外道!”

说话间,老翁突然一脚踢起地上碎石,拉着陈望山向后疾退。那幽冥教主衣袖翻飞,将碎石尽数卷落,娇叱道:“布阵!”

十三个白衣人应声而动,各占方位,将老翁围在中心。但见剑光如织,结成一张大网缓缓压下。老翁舞动竹杖,身形在剑网中穿梭,每次竹杖点出,必有一人闷哼后退。陈望山躲在树后,只见人影翻飞,根本看不清招式。

激斗正酣,老翁突然长啸一声,竹杖化作一道青虹,直取幽冥教主面门。幽冥教主不敢硬接,侧身闪避,面具被竹风扫落,露出一张美艳绝伦的脸庞。她恼羞成怒,自袖中抽出一对短剑,剑法顿时变得诡谲狠辣。

“小心!”陈望山忽然瞥见一个白衣人悄悄绕到老翁背后,手中扣着一把蓝汪汪的毒针,情急之下抓起一块石头掷去。那白衣人措手不及,毒针偏了方向,射中旁边同伴。

老翁趁此间隙,竹杖连点,又倒下三个白衣人。幽冥教主见势不妙,虚晃一招,喝道:“撤!”余下的白衣人抱起同伴尸首,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密林中。

老翁拄杖喘息,额角见汗。陈望山忙上前扶住,却觉他手臂微微发抖,显然方才恶斗耗费极大心力。

“快走,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老翁撕下衣襟,将黄绢仔细包裹,塞入怀中,“此物关系重大,须得送往少林寺。”

二人不敢停留,趁着夜色往山下疾行。陈望山一路沉默,终忍不住问道:“老英雄,这黄花图究竟是什么?幽冥教又是什么来头?”

老翁叹道:“此事说来话长。二十年前,武林中出了一对惊才绝艳的兄妹,哥哥叶知秋,妹妹叶知秋,家传一套‘落英剑法’,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他们无意中在黄山之巅发现一处秘境,其中藏有上古兵书《龙渊秘卷》...”

正说到关键处,忽听得前方传来潺潺水声,一条大河横亘眼前。老翁脸色一变:“不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但见河面上缓缓驶来一艘画舫,舫上灯火通明,丝竹声声。船头立着个锦衣公子,手摇折扇,笑道:“黄老邪,别来无恙?”

老翁将陈望山推向树丛,低声道:“我拖住他们,你沿河往下游走,三里外有座土地庙...”话未说完,画舫中突然射出数十道银索,如灵蛇般缠向老翁。

那锦衣公子飘然上岸,折扇轻摇:“二十年前你侥幸逃脱,今日看你还往哪里走!”扇骨中突然射出三枚银针,直取老翁要穴。

老翁舞杖格挡,却因方才恶斗内力不济,动作稍慢,左肩中了一针。他闷哼一声,竹杖险些脱手。陈望山在树后看得真切,心急如焚,忽然想起怀中还有一包炒茶用的石灰,急忙掏出,朝着锦衣公子撒去。

公子不妨有此一招,被石灰迷了眼,勃然大怒:“小杂种找死!”掌风呼啸拍来。老翁强提真气,竹杖点向他后心,逼得他回身自救。

就在这时,上游突然飘来一叶扁舟,舟上立着个蓑衣斗笠的渔夫,朗声唱道:“江湖风波恶,扁舟度余生...”歌声苍凉,在夜色中传出老远。

锦衣公子脸色微变,虚晃一招,纵身跃回画舫。画舫顺流而下,转眼消失在黑暗中。

渔夫靠岸,摘下斗笠,却是个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面容黝黑,双目有神。他跳上岸扶住老翁:“黄前辈,伤得如何?”

老翁苦笑:“不碍事...这位是陈望山陈兄弟;这位是‘江上飞’燕七,老夫的忘年交。”

燕七查看老翁伤势,眉头紧锁:“是唐门的‘锁魂针’,须得尽快逼出毒素。”说着扶老翁坐下,运功为他疗伤。

陈望山在一旁护法,心中波涛汹涌。他本是寻常茶农,只因偶然捡到一方黄绢,竟卷入这武林纷争,眼见同伴惨死,又见识这许多高手,只觉如在梦中。

约莫一炷香功夫,燕七收功,额上见汗。老翁吐出一口黑血,脸色稍缓:“多谢了。只是幽冥教既然重现江湖,恐怕武林又将掀起腥风血雨。”

燕七沉声道:“晚辈正是为此而来。三个月前,江北连环坞一夜之间被灭门,墙上用血写着‘黄花重现’四字。这一个月来,点苍派、青城派接连遇袭,都与此事有关。”

老翁从怀中取出黄绢:“看来他们要找的就是这个。这是当年叶知秋临终前托付给我的,据说关系着《龙渊秘卷》的下落。秘卷中记载的武功足以颠覆武林,若是落在邪派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陈望山忍不住插嘴:“那为何不将它毁去?”

老翁摇头:“秘卷中亦记载着化解武林一场大劫的方法,毁不得。当年叶知秋兄妹就是因为洞悉了这个秘密,才招来杀身之祸...”

突然,林中传来一声冷笑:“既然毁不得,就交出来吧!”

但见四面八方亮起火光,数十个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围了上来,为首的是个枯瘦老者,手持铁杖,目光阴鸷。

燕七脸色大变:“毒手罗刹姜九幽!你不是二十年前就死了吗?”

姜九幽桀桀怪笑:“老夫若是不死,怎会今日才来取这黄花图?”铁杖顿地,发出沉闷声响,“黄老邪,交出图来,留你们全尸!”

老翁强撑站起,朗声道:“想要黄花图,先问过老夫手中竹杖!”

姜九幽也不多言,铁杖横扫,带起一股腥风。燕七拔剑迎上,剑杖相交,火花四溅。陈望山这才看清,燕七的剑法迅疾如电,与姜九幽的沉重铁杖形成鲜明对比。

老翁突然低声道:“陈兄弟,我有一事相托。”说着将黄绢塞入陈望山怀中,“你沿河往下游走,找到土地庙,庙后第三棵松树下有密道,直通山外...务必将此物送到少林寺方丈手中!”

陈望山还要推辞,老翁猛地将他推向河岸:“快走!”转身加入战团。

陈望山咬了咬牙,纵身跳入河中。冰冷的河水让他打了个寒颤,回头望去,但见岸上剑光杖影,呼喝声不绝于耳。他不敢停留,奋力向下游游去。

游出约莫二里,忽见上游漂来一具尸体,看衣着是姜九幽的手下。陈望山心中一惊,更加拼命向前游。终于看到岸上有座破旧的土地庙,急忙爬上岸去。

按照老翁指示,他在庙后找到第三棵松树,果然发现一个隐蔽的洞口。正要进去,忽听得庙中传来人声:“搜!那小子必定会来此处!”

陈望山慌忙躲入洞中,轻轻掩上洞口。洞内漆黑一片,他摸索着向前行走,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看到前方透出微光。出得洞来,发现自己已在山外,远处鸡鸣声声,天将破晓。

他不敢停留,辨别方向后朝北而行。走了一日,腹中饥渴难耐,见路旁有个茶棚,便进去要了碗茶,几个馒头。

正吃着,忽听得邻桌几个江湖汉子议论:“听说了吗?凤鸣山上出了大事,死了好多人!”“据说是为了争夺什么黄花图...”“幽冥教、唐门都出动了,连二十年不现身的黄老邪都重出江湖了...”

陈望山低头不敢作声,匆匆吃完便要离开。忽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上是个红衣女子,到茶棚前勒住马,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陈望山身上:“你,过来!”

陈望山心中打鼓,慢慢走过去。那女子俯下身,低声道:“可是陈望山陈大哥?黄老英雄托我带你前往少林。”

“你是什么人?”陈望山警惕地问。

女子取出半块玉佩:“老英雄说,你看到这个就会明白。”

陈望山想起老翁确实有半块玉佩,与这女子手中的正好是一对,这才稍稍放心:“老英雄他...”

女子眼圈一红:“前辈他...力战姜九幽,与那魔头同归于尽了...”

陈望山如遭雷击,呆立当场。那女子擦擦眼泪:“事不宜迟,幽冥教的人就在后面,我们快走!”

二人共乘一骑,向北疾驰。女子自称柳如烟,是黄老邪的故人之后。陈望山见她武功不弱,骑术精湛,心中稍安。

行至傍晚,来到一处小镇。柳如烟道:“今夜在此歇息,明早再赶路。”领着陈望山走进一家客栈。

夜半时分,陈望山忽然惊醒,听得房顶有细微脚步声。他悄悄起身,从门缝中望去,却见柳如烟的房间亮着灯,窗上映出两个人影。

一个男子的声音说道:“...那小子信了?”

柳如烟道:“自然信了。黄老邪已死,死无对证。”

“黄花图呢?”

“在那小子身上,明日到了僻静处便可下手。”

陈望山听得冷汗直流,原来这柳如烟竟是幽冥教的人!他悄悄退回房中,思索脱身之计。

次日清晨,柳如烟来敲门,神色如常:“陈大哥,该启程了。”

陈望山强作镇定,随她下楼。出得镇子,柳如烟突然勒住马:“陈大哥,把黄花图交出来吧,我留你全尸。”

陈望山跳下马,冷笑道:“好个毒妇!黄老英雄待你如亲人,你竟背叛于他!”

柳如烟脸色一变:“你如何得知...”

话音未落,林中突然射出一支冷箭,直取陈望山咽喉。陈望山不会武功,眼看就要丧命,忽然一道剑光闪过,那箭被削为两段。

但见燕七自林中跃出,剑指柳如烟:“好个幽冥教妖女,骗得我好苦!”

柳如烟见是他,脸色煞白,拔剑相迎。二人剑来剑往,斗得难分难解。陈望山正要上前相助,忽觉后心一凉,一柄钢刀已架在脖子上。

“别动!”身后传来阴冷的声音。

燕七见状,虚晃一招想要救援,却被柳如烟缠住。眼看陈望山就要命丧刀下,忽然持刀人闷哼一声,软软倒下。他身后站着个乞丐打扮的老者,手持打狗棒,嘻嘻笑道:“光天化日,欺负不会武功的,羞也不羞?”

柳如烟见又来了高手,心知不敌,吹声口哨,林中冲出数骑,接应她离去。

燕七不及追赶,忙来看陈望山:“陈兄弟受惊了!这位是丐帮帮主史火龙史老前辈。”

史火龙打量陈望山,点头道:“果然有几分黄老邪的气度。小子,你怀中的东西,关系着武林安危,可要保管好了。”

陈望山苦笑道:“可是晚辈不会武功,这一路险阻重重...”

史火龙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黄老邪托我转交给你的‘踏雪无痕’轻功口诀,你资质不差,勤加练习,足以保命。”又对燕七道,“燕老弟,劳你护送他一程,老叫化要去召集各路英雄,共商应对幽冥教之策。”

别过史火龙,陈望山与燕七继续北上。途中,陈望山日夜苦练轻功,果然进步神速。燕七又教他些粗浅拳脚,以防不测。

这日行至襄阳地界,忽见前方烟尘滚滚,一队人马拦住去路。为首的是个虬髯大汉,手持鬼头刀,声若洪钟:“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燕七纵马上前:“可是‘断魂刀’赵猛赵寨主?在下燕七,这位陈兄弟是黄老邪传人,有要事前往少林,还请行个方便。”

赵猛闻言大笑:“什么黄老邪绿老邪,老子只认金银不认人!”鬼头刀一挥,众喽啰一拥而上。

燕七剑如游龙,转眼刺倒数人。赵猛见状,亲自来战,刀法凶猛异常。陈望山在一旁观战,忽见林中寒光一闪,急忙喊道:“燕大哥小心冷箭!”

燕七闻声闪避,箭矢擦肩而过。赵猛趁机一刀劈来,燕七回剑格挡,震得虎口发麻。陈望山见情势危急,抓起地上石子,运起初学的暗器手法掷向赵猛面门。

赵猛不妨他来这一手,急忙闪避。燕七抓住破绽,一剑刺中他手腕,鬼头刀当啷落地。

“撤!”赵猛捂着伤口,带着喽啰退去。

燕七收剑,赞许地看向陈望山:“陈兄弟应变机敏,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二人不敢耽搁,继续赶路。越往北走,江湖人物越多,不时有人暗中窥视。这日傍晚,投宿在一家客栈,半夜忽然被浓烟呛醒,却是有人纵火。

燕七护着陈望山冲出火海,但见客栈外立着十余个黑衣人,为首的是个独眼老者,手持钢鞭:“燕七,留下黄花图,饶你不死!”

燕七冷笑:“‘独眼龙’孙奎,你也投靠了幽冥教?”

孙奎不答,钢鞭横扫。燕七与他斗在一处,陈望山却被其他黑衣人围住。危急时刻,陈望山施展“踏雪无痕”,在人群中穿梭,虽然险象环生,却也暂时无虞。

忽听得马蹄声声,一队官兵赶来:“何人在此斗殴?”黑衣人间言四散而去。

为首的军官下马,对燕七拱手:“可是‘江上飞’燕大侠?在下襄阳守备韩涛,奉史帮主之命前来接应。”

燕七松了口气:“有劳韩将军。”

在官兵护送下,余下路程顺利许多。这日终于来到嵩山脚下,但见山门前已聚集了不少武林人士。一个小沙弥迎上前来:“可是陈施主?方丈已等候多时。”

少林寺大雄宝殿内,慧明方丈接过黄花图,仔细端详,良久叹道:“果然是叶大侠手笔。这图中暗藏玄机,须得与另半幅合在一起,方能显现《龙渊秘卷》的所在。”

陈望山愕然:“还有半幅?”

慧明方丈点头:“当年叶知秋将图一分为二,半幅交予黄老邪,半幅托付给武当清虚道长。只是清虚道长已于十年前仙逝,那半幅图不知所踪...”

正说着,忽听殿外传来喧哗声。一个武僧匆匆进来:“方丈,幽冥教大队人马上山了!”

众人出殿观看,但见山下黑压压一片,怕有数百之众。为首的是个紫袍老者,面容枯槁,眼神却锐利如鹰。

慧明方丈踏步上前:“阿弥陀佛!姜教主别来无恙?”

那紫袍老者正是幽冥教主姜九幽,他明明已与黄老邪同归于尽,此刻却好端端站在这里。姜九幽阴恻恻笑道:“老和尚,交出黄花图,否则今日血洗少林!”

燕七低声道:“看来那日死的只是替身。”

姜九幽身后走出柳如烟,她指着陈望山:“教主,黄花图就在那小子身上!”

姜九幽目光如电射来:“小子,乖乖交出来,饶你不死!”

陈望山昂然不惧:“邪魔外道,也配染指秘卷?”

姜九幽大怒,衣袖一挥,一股腥风扑面而来。慧明方丈袈裟鼓荡,将腥风化解于无形:“姜教主既然执迷不悟,老衲只好领教高招了!”

二人正要动手,忽听得山后传来长啸声,又有一队人马上山。为首的青袍道人仙风道骨,正是武当掌门玉虚子。他身后跟着个年轻道士,手中捧着一个锦盒。

玉虚子朗声道:“姜九幽,你的死期到了!”

姜九幽狂笑:“就凭你们这些乌合之众?”

玉虚子不答,转向慧明方丈:“方丈,清虚师兄临终前,将那半幅黄花图托付给我,嘱我待时机成熟时公之于众。”说着打开锦盒,取出半幅黄绢。

慧明方丈也将怀中半幅取出,两半黄绢合在一起,在阳光下显现出完整的地图,其中标注着一个红点,正是黄山之巅。

姜九幽眼中露出贪婪之色,突然飞身来抢。慧明方丈与玉虚子同时出手,三股真气相撞,发出轰然巨响。

大战顿时爆发,幽冥教众与武林群雄混战在一处。燕七护在陈望山身旁,剑光如练,挡开数个来敌。柳如烟悄无声息地绕到陈望山身后,剑尖直指他后心。

“小心!”燕七回身格挡,却被姜九幽一掌击中后背,口喷鲜血。

陈望山扶住燕七,怒视柳如烟:“你...你这妖女!”

柳如烟冷笑:“识相的交出...”话未说完,忽听得破空声传来,她急忙闪避,却是一把飞刀擦肩而过。

但见史火龙带着丐帮弟子赶到:“幽冥教的龟孙子,吃老叫化一棒!”

有了丐帮加入,战局顿时扭转。姜九幽见势不妙,突然甩出数个黑球,黑球炸开,浓烟弥漫。待烟雾散去,姜九幽与柳如烟已不见踪影。

慧明方丈叹道:“又让这魔头跑了。”

玉虚子道:“当务之急是前往黄山,取出《龙渊秘卷》,免得落入邪派手中。”

当下商议已定,由慧明方丈、玉虚子、史火龙等高手带领陈望山、燕七前往黄山,其余人留守少林,防备幽冥教卷土重来。

一路无话,这日来到黄山脚下。按照地图指示,众人登上天都峰,在悬崖边找到一处隐秘洞口。洞内幽深曲折,行了约莫半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是个巨大的石窟。

石窟中央有座石台,台上放着个玉匣。玉虚子正要上前,忽听得冷笑声:“多谢各位带路!”

但见姜九幽带着幽冥教众从暗处走出,原来他们早已暗中跟踪至此。

史火龙大怒:“好个奸诈的魔头!”

姜九幽也不多言,直取玉匣。慧明方丈等人同时出手,五股真气在石窟中激荡,震得石屑纷飞。陈望山不会内功,被真气逼得连连后退,撞在石壁上,无意中触动了机关。

但听扎扎声响,石窟顶部缓缓打开,阳光照射进来,正好落在石台玉匣上。玉匣自动开启,里面却空无一物。

众人都是一怔。姜九幽怒道:“秘卷呢?”

陈望山忽然道:“你们看石壁!”

阳光照射下,石壁上显现出密密麻麻的字迹,正是《龙渊秘卷》的内容。原来叶知秋兄妹并未将秘卷抄录成书,而是用特殊药水写在石壁上,唯有在特定时刻的阳光照射下才能显现。

姜九幽贪婪地阅读壁上的文字,忽然脸色大变:“这...这不是武功秘籍!”

慧明方丈长叹:“叶大侠用心良苦啊!”

陈望山仔细看去,见壁上记载的并非武功,而是一段武林秘辛:原来百年前,武林中出现一个绝世魔头,自创“幽冥神功”,危害江湖。后来有位高僧与一位道人合力,才将其制服。那魔头临死前发誓,百年后必有传人重现江湖,唯有“碧血黄花”可解此劫。

“碧血黄花...”陈望山喃喃道,忽然想起黄老邪临终前的嘱托,“我明白了!‘碧血’指的是侠义之士的热血,‘黄花’指的是这秘卷所在!叶大兄是要后世侠士以热血护卫正道,而非依靠什么绝世武功!”

姜九幽狂怒:“胡说八道!”运起幽冥神功,掌风如刀劈向石壁。

慧明方丈等人急忙阻拦,五人大战再起。这次姜九幽使出全力,幽冥神功诡异狠辣,竟能吸人内力。慧明方丈与玉虚子年纪已高,渐渐不支。

陈望山见燕七伤重,史火龙独木难支,情急之下,突然想起黄老邪传授的一句口诀,运起全身力气,纵身跃起,直取姜九幽后心。

姜九幽不妨他这个不会武功的人也敢来袭,回掌相迎。双掌相接,陈望山只觉一股阴寒内力涌入体内,五脏六腑如遭冰刺。就在这生死关头,他怀中的半块玉佩突然发热,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竟将幽冥神功的阴寒之气化解于无形。

“这...这是纯阳功!”姜九幽大惊失色,“你怎么会...”

原来黄老邪早已将毕生功力封存在玉佩中,在危急时刻传入陈望山体内。陈望山福至心灵,依着壁上记载的运气法门,将这股纯阳真气运转周天,但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姜九幽见状,知道今日难以得手,虚晃一招想要逃走。陈望山却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飞身拦住去路:“魔头,哪里走!”

二人再次对掌,这次陈望山有了准备,纯阳真气汹涌而出,正是幽冥神功的克星。姜九幽惨叫一声,整个人如断线风筝般倒飞出去,撞在石壁上,软软滑落。

柳如烟见教主毙命,转身欲逃,被史火龙一棒打倒。

慧明方丈上前查看陈望山,见他无恙,这才放心:“陈施主因祸得福,得传黄老邪毕生功力,实乃武林之幸。”

玉虚子却忧心忡忡:“姜九幽虽死,幽冥教势力犹在。何况壁上记载,百年之劫将至,还需早作准备。”

陈望山望着壁上文字,忽然道:“各位前辈,晚辈有个不情之请。既然天意让我得此奇遇,我愿投身武林,研习武艺,他日幽冥教卷土重来,也好尽一份力。”

慧明方丈与玉虚子相视一笑:“善哉!陈施主有此侠义心肠,实乃苍生之福。”

自此,陈望山留在黄山,在慧明方丈、玉虚子等前辈指导下修习武艺。他本有黄老邪的毕生功力,又得各家真传,进步神速。而那半幅黄花图,则被永远封存在少林寺中,成为武林传说。

只是江湖从来不会平静。三年后的某个雨夜,陈望山正在练剑,忽听得寺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小沙弥匆匆跑来:“陈师叔,不好了!幽冥教的新任教主出现了,正在山下叫阵!”

陈望山收剑而立,望着窗外的滂沱大雨,轻声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陈望山抓起桌上的青钢剑,剑鞘上的冰凉触感让他心神稍定。三年了,这柄剑陪他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苦练,从最初连剑花都挽不圆的茶农,到如今剑气能震落三丈外松针的武者,其中的艰辛唯有自己知晓。

雨幕中,少林寺的山门缓缓开启。但见寺前广场上黑压压立着数十人,清一色的玄色劲装,胸前绣着狰狞的鬼首图案。为首的是个面容阴柔的年轻人,撑着一把油纸伞,伞面上却绘着惨白的骷髅。

“幽冥教左护法冷寒州,特来拜会陈少侠。”年轻人的声音温润如玉,在这暴雨夜里显得格外诡异。

慧明方丈与玉虚子并肩而立,身后是少林十八罗汉阵。燕七的伤已痊愈,此刻正按剑站在陈望山身侧,低声道:“小心,此人三年前不过是幽冥教一个小小香主,如今竟成了左护法,必有过人之处。”

冷寒州目光掠过众人,最后定格在陈望山身上:“陈少侠,交出龙渊秘卷,我即刻退去。否则...”他轻轻转动伞柄,伞沿的雨水突然凝成冰针,簌簌落下,在青石板上凿出细密的小孔。

陈望山踏步上前,雨水在身周三尺外便被无形气墙弹开:“秘卷已毁,阁下请回罢。”

“毁了?”冷寒州轻笑,“那陈少侠这一身纯阳功力从何而来?莫非是凭空得来的?”话音未落,他手中纸伞突然合拢,伞尖直点陈望山眉心。

这一下来得极快,伞尖未至,森寒剑气已刺得陈望山眉心生疼。陈望山不闪不避,青钢剑铿然出鞘,剑身震颤如龙吟,正是黄山剑法中的“云海翻腾”。

双剑相交,竟无声无息。冷寒州的伞剑似有粘性,顺着青钢剑滑向陈望山手腕。陈望山变招极快,剑势一转,化作“奇松迎客”,剑尖抖动,霎时幻出七点寒星。

“好剑法!”冷寒州赞了一声,伞剑突然爆开,化作数十道寒芒。围观众人只觉眼前一花,竟分不清哪道是虚哪道是实。

燕七失声叫道:“千幻伞剑!他是‘鬼伞’冷无命的传人!”

说时迟那时快,陈望山剑招再变,使出新悟的“踏雪无痕”身法,在剑影中穿梭自如。这三年来,他将轻功与剑法融会贯通,创出了独步武林的“飘雨剑法”,此刻在暴雨中施展开来,更是如鱼得水。

两人身影在雨中交错,剑招越来越快。冷寒州的内功阴寒诡异,伞剑过处,雨水都凝结成冰;陈望山的纯阳真气则至刚至阳,剑风扫过,冰晶瞬间汽化。一冷一热两股真气在雨中交锋,蒸腾起漫天白雾。

斗到酣处,冷寒州突然冷笑:“陈少侠果然得了秘卷真传,可惜...”伞剑疾刺三下,分取上中下三路,正是千幻伞剑的杀招“三魂归冥”。

陈望山凝神应对,忽觉丹田一寒,纯阳真气竟运转不灵。就在这电光石火间,他猛然想起壁上记载的一段话:“纯阳之极,阴极生变;幽冥之极,阳在其中...”福至心灵,他不再强行运转纯阳功,反而将侵入体内的寒气导入经脉。

冷寒州见他动作一滞,以为得手,伞剑加速刺来。不料陈望山剑势突然变得飘忽不定,剑身上竟同时散发出寒热二气,正是龙渊秘卷中最高深的“阴阳互济”之境。

“嗤”的一声轻响,伞剑被从中削断。冷寒州飞身后退,胸前衣襟裂开一道口子,渗出血珠。他面露惊骇:“你...你练成了阴阳诀?”

陈望山收剑而立,心中也是惊喜交加。这三年来他苦思壁上经文,始终不得要领,不想在生死关头竟豁然贯通。

冷寒州脸色变幻,忽然吹了声口哨。幽冥教众中跃出四人,各持奇门兵刃,将陈望山围在中间。

“四象幽冥阵!”玉虚子惊呼,“小心,此阵能消蚀内力!”

四人身形游走,步伐诡异。陈望山顿觉周身真气滞涩,如陷泥沼。他强提内力,剑招却越来越慢。眼看就要被阵法制住,忽听得寺墙外传来一声长笑:

“以多欺少,好不要脸!”

一道灰影掠过墙头,稳稳落在阵中。来人是个邋遢道士,腰间挂着个酒葫芦,手中却提着根烧火棍。

冷寒州面色一沉:“醉道人!你也要蹚这浑水?”

醉道人灌了口酒,嘿嘿笑道:“老道我看不惯你们以多欺少。”烧火棍随意一挥,正好点在四人步伐转换的间隙。四象幽冥阵顿时一滞,陈望山趁势跃出包围。

冷寒州心知今日难以得手,袖中突然射出一枚信号弹。红色的焰火在雨中炸开,映得天地一片血红。

“不好!”慧明方丈变色,“他们在调集人手!”

果然,山下传来阵阵喊杀声,不知有多少幽冥教徒正在攻山。寺墙外火光四起,显然已被团团围住。

醉道人收起嬉笑神色:“和尚,老道,看来幽冥教是倾巢出动了。”

玉虚子沉吟道:“寺中尚有香客,不可连累无辜。不如我们护着陈少侠从后山密道离开。”

陈望山却道:“不可!我若走了,幽冥教必定迁怒寺中僧众。”

正在争执,忽见一个小沙弥踉跄跑来:“方丈,不好了!藏经阁起火了!”

众人转头望去,果然见藏经阁方向浓烟滚滚。慧明方丈顿足道:“定是幽冥教的调虎离山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