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295章 珠衫奇缘

第295章 珠衫奇缘(2 / 2)

这日来了个武昌举子周文渊,在店中遗失钱袋。楚云拾到后原物奉还,周文渊感激不尽,二人相谈甚欢。楚云见他才学出众,资助他赶考银两。周文渊高中举人后,特意绕道汉口答谢,硬要认楚云为义兄。

再说襄阳城里,玉娘的儿子念儿渐大。这孩子过目成诵,七岁已能作诗。邻家蒙师见他是可造之材,免费收为学生。这年适逢童试,念儿央求母亲要去应试。玉娘叹道:“儿啊,你连父亲姓甚名谁都不知,如何报考?”

念儿翻箱倒柜找出那件珠衫:“外祖母说过,这是生父所赠。儿戴着它去考试,或许天意垂怜。”玉娘泪如雨下,终于点头。谁知念儿戴着珠衫进城时,恰被楚云旧识王掌柜看见。这王掌柜正要往汉口进货,见到珠衫大吃一惊,到汉口后便说与楚云听。

楚云这夜辗转难眠,想起七年前旧事,忽听窗外更夫喊“小心火烛”,恍然惊觉:那孩子若真是正月所生,算来正是自己的骨血!次日便雇船回襄阳。

到得襄阳旧宅,只见门庭破败。邻人说薛家娘子三年前病故,那孩子被舅舅接去抚养。楚云找到薛家,见个青衫少年正在院中读书,眉目与自己年轻时一般无二。少年见他驻足张望,施礼问:“长者寻人?”

楚云颤声问:“你可是念儿?”少年诧异:“晚生陈念,长者如何得知?”楚云听到“陈”字,如冷水浇头。却见少年颈上挂着那翡翠珠衫,忍不住握住他手:“这珠衫...你从何处得来?”

念儿落泪道:“是先父所留信物。”楚云细问年月,正是自己离家后三月所生,顿时明白玉娘当时已有身孕。悔恨交加间,忽见里屋走出个妇人,虽是布衣荆钗,却分明是玉娘模样!

原来玉娘当年重病假死,被兄长送往乡间将养。近年身子好转,才回城与儿子团聚。此刻夫妻重逢,一个鬓染霜华,一个病骨支离,相望竟不识。

玉娘认出楚云,身子晃了晃倚在门边:“可是...楚郎?”楚云疾步上前,见妻子腕上还戴着当年定亲的银镯,百感交集:“是我负了你!”夫妇抱头痛哭,念儿在旁看得茫然。

三人回屋细说前情,楚云方知陈珩五年前已病逝金陵,临终前托人带来书信,坦言自己终身未娶,对不住玉娘。玉娘泣道:“妾当日年少糊涂,这些年来追悔莫及。唯有苦心教养孩儿,盼他日能重振门庭。”

楚云见屋内四壁萧然,桌上只有半碟咸菜,心如刀绞。当即雇车将妻儿接回汉口。念儿初到义父茶楼,见满架诗书爱不释手。周文渊恰来拜访,惊见这孩子过目不忘,主动要收为弟子。

次年春闱,周文渊携念儿同往京师。殿试放榜那日,楚云正在码头清点货物,忽见官船鸣锣而来。念儿身着进士冠服跪在面前:“孩儿幸不辱命!”身后周文渊笑道:“贤侄高中探花,圣上听闻珠衫奇事,特赐‘节义传家’金匾。”

消息传回襄阳,父老皆道:“一件珠衫牵出这般奇缘,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楚云夫妇重修薛医官坟墓,将御赐金匾悬于祠堂。此后楚家商船遍行江南,每遇落难女子,必伸手相助。那件翡翠珠衫终被供于佛前,夜半常闻珠玉轻响,似在诉说人间悲欢。

多年后有个游方道士经过楚家,望着珠衫叹道:“孽缘已化善缘,可惜可惜!”旁人问其故,道士笑而不答,只在墙上题诗一首:七载离索珠作证,三生石上镜重圆。莫道春风换柳条,原是痴心感苍天。题罢掷笔而去,再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