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中秋将至,陈实应邻县同行之邀前去会诊。归途行至翠云山,忽遇暴雨。躲进山神庙时,见已有群客商在内避雨。其中有个老丈突发心疾,陈实施针救治后,客商们感激不尽。雨停后众人结伴下山,却在岔路口被个樵夫拦住:“前方竹林莫去,近日有花妖作祟。”
客商们笑他迷信,唯陈实留了心。果然行至竹林深处,忽闻缕缕异香。几个客商眼神发直,竟朝着雾气深处走去。陈实急取金针刺他们耳后穴道,众人吃痛醒转。此时雾中现出个红衣女子,面容娇艳欲滴,袖中却甩出条藤鞭。陈实以药锄格挡,嗅出她身上有曼陀罗花粉的气味,当即撒出把解药。那女子尖叫一声,掩面遁走。
三日后回到清泉县,却见城里张灯结彩。原来是新任知县到任,正在城隍庙摆流水席。陈实被乡邻推着前去观礼,恰逢知县巡街。八抬大轿经过时,忽有顽童窜出惊马。陈实眼疾手快拉住缰绳,轿帘掀起处,露出张芙蓉面——竟是那夜送书的帷帽女子!
新知县姓苏名文卿,竟是位二十五岁的女进士。她父亲原是太医局博士,因卷入宫廷争斗被贬,临终前将毕生医书托付女儿。苏文卿女扮男装考取功名,上任途中遭遇山贼,正是陈实所救的林远暗中相助才得脱险。
苏知县到任后首要之事竟是整顿医馆。她微服私访济生堂,故意用墨汁涂面扮作乞丐。陈实不嫌污秽,仔细为她诊治“疮疾”,还赠她祛疤膏。苏文卿感动不已,次日以真身来访,二人切磋医术,从《黄帝内经》谈到《千金方》,竟聊到月上中天。
这日陈实出诊归来,见个货郎在医馆前叫卖湘绣。其中一幅《杏林春晓图》针法奇特,他多看了两眼。货郎低声道:“公子好眼力,这是潇湘阁的绣品。”陈实猛然想起,那苗女巫毒娃娃上的刺绣手法与此如出一辙。
当夜他寻至城东潇湘阁,果见绣坊深处有间暗室。推开虚掩的房门,烛光下坐着个白衣女子,正在擦拭具骷髅。见陈实进来,她嫣然一笑:“陈郎中,我等你许久了。”原来此女竟是前朝太医之女,专研人体骨骼。她邀陈实合着医书,却要求用活人试针。
陈实断然拒绝,女子翻脸放出迷烟。危急时刻,苏文卿带衙役破门而入。原来她早怀疑潇湘阁与多起失踪案有关。混乱中女子从密道逃脱,只留下满屋医札。陈苏二人翻阅手稿,发现她竟在研究换骨之术。
时近重阳,开封府来了钦差巡察。这钦差原是苏文卿世叔,酒过三巡后笑道:“贤侄女可知,你与陈郎中的婚事,当年你父亲曾与陈老太医有过口头约定?”苏文卿羞得满面通红,陈实却如醍醐灌顶——难怪父亲临终前再三嘱咐“若遇苏姓医者,当以诚相待”。
正当二人互明心迹之际,清泉县突发时疫。患者先发热咳血,三日便皮肤溃烂。陈实日夜不休研制药方,苏文卿则开仓放粮,隔离病患。这日试药时,陈实不慎染病,高烧中恍惚见个道人递来青囊:“取青龙藤、白虎骨、朱雀砂、玄武甲,以晨露煎服。”
醒后他依言制药,果然药到病除。疫情平息后,百姓集资送了块“神医仁心”的匾额。恰逢林远从杭州寄来贺仪,信中提及已在西湖边觅得宅院,邀他们完婚后同游江南。
吉日选在腊月初八。花轿经过南街时,忽有个癞头和尚拦路讨赏。喜娘给过铜钱,他却盯着花轿念念有词:“玉壶冰心,青囊妙手。前世医仙,今生佳偶。”言罢化作青烟而去,只在雪地上留个药葫芦。
洞房花烛夜,陈实掀开盖头,见苏文卿从怀中取出半块羊脂玉:“父亲说这是信物。”陈实忙从箱底找出另半块,双玉合璧,竟成个葫芦形状。月光透窗而过,玉中显出行小字:“愿为青囊客,白首不相离。”
窗外不知谁家庭院,隐隐传来歌谣:“金针度厄,玉壶济世。良缘天定,鸾凤和鸣...”正是:
青囊妙手解沉疴,铁面明镜断是非。
莫道红尘多坎坷,自有鸳鸯共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