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249章 转运奇遇传

第249章 转运奇遇传(2 / 2)

玉娘与张文举在周福相助下,远走他乡。临别时,张文举发誓道:“他日若得功名,必报员外大恩。”周福笑道:“只愿你二人白头偕老,不负我今日冒险相助。”

这年秋天,周福果园大丰收。雇了百十个短工采摘,其中有个叫翠姑的姑娘,手脚麻利,歌声动人。周福之母周老夫人见这姑娘眉宇间有颗朱砂痣,想起失散多年的姐姐也有这般印记。细细盘问,果然翠姑祖母姓周,正是老夫人亲姐。原来当年战乱离散,翠姑祖父带着家人逃到沂蒙山中,如今听说周家兴旺,特来投奔。

周老夫人与姐姐重逢,抱头痛哭。翠姑父母早逝,便留在周家。这姑娘不仅容貌秀丽,更难得的是通晓文墨,帮着周福打理账目,分毫不差。日久生情,周福央姑母做媒,娶了翠姑为妻。婚后夫妇和睦,第二年就生了对双胞胎儿子。

再说那张文举,果然高中进士,放了青州府通判。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谢周福。见周家生意越做越大,便建言道:“如今海上开禁,员外何不将果脯贩到南洋?”周福早有此意,当即与几个商人合伙造了三艘海船。

首航那日,周福亲自押船。船队行至舟山海域,忽遇飓风。周福乘坐的主船触礁沉没,众人纷纷落水。周福抓住块船板,在风浪中漂浮一日一夜,最后被冲到一个荒岛上。醒来时见腰间铜钱闪闪发光,循着光亮竟在岩洞中发现前朝海盗藏宝,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正在此时,忽听得洞外有人声。周福躲到暗处,见几个倭寇押着个书生进来。细看那书生竟是张文举!原来文举担心周福安危,乘了快船来寻,不料被倭寇所擒。周福急中生智,抓起把金沙撒向洞外阳光处。倭寇见金光闪耀,纷纷去抢,周福趁机救下文举,二人从暗道逃出。

这暗道直通海岸,正遇上前来寻人的船队。众人带着宝藏返回青州,周福将宝藏大半捐给官府修筑海防。知府上奏朝廷,嘉靖皇帝御笔亲题“义商周福”金匾。

俗话说树大招风。周福有个表亲王二,在府衙做书办,见周家富可敌国,心生嫉妒。这王二与按察使司的师爷勾结,诬告周福私通倭寇。那藏宝洞中确有倭寇物品,周福被下在大牢。

翠姑变卖家产营救丈夫,却处处碰壁。这日正在家中垂泪,忽有个游方和尚敲门化缘。翠姑给了和尚一锭银子,和尚道:“女施主眉带愁云,可是家中逢难?”翠姑如实相告。和尚道:“明日午时三刻,去城隍庙前买条金色鲤鱼放生,自有奇遇。”

翠姑依言而去,那卖鱼的老者收钱时低声道:“告诉你家员外,当年沂水河畔的故人来访。”翠姑回报周福,周福猛然想起落水得书往事。当夜那和尚竟潜入大牢,原来是当年赠钱老妪的儿子!老妪本是白莲教长老,这些年在暗中关注周福。

和尚道:“按察使受贿十万两,赃银藏在书房地窖。”周福大喜,让翠姑去找张文举。张通判早就在搜集按察使罪证,得了这个线索,连夜带人查抄,果然人赃并获。按察使革职问罪,周福无罪释放。

经此一劫,周福看破世情,将生意交给伙计打理,自己在老宅后园建了座书斋,终日与文人雅士谈诗论画。这年重阳节,周福在书斋设宴,酒至半酣,忽见窗外金光闪动。众人出门观看,见三百株桃树无风自动,枝头绽放灼灼桃花。

正当九月,怎会桃花盛开?宾客啧啧称奇。周福却见当年那白发老妪站在桃林中,对他微微一笑,化作青烟散去。第二日,周福发现腰间铜钱已化成金粉,随风而逝。

此后周福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下葬那日,有白鹤百只绕棺三周方去。子孙绵延,至今青州周家仍是山东望族。这正是:

贫富由来不可期,时运交替岂能知。

心存善念天必佑,常行义举神亦慈。

金穴珠山终有尽,仁心义胆永无涯。

劝君早种福田籽,莫待白头空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