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怔立良久,忽见塔下火把如龙。官兵高呼:“休放走胡文卿!”尚书大人亲至,厉声道:“余主事与悍匪私会,拿下!”方知早入彀中。
刑部大堂上,折扇为物证,守库兵士作人证:“那夜见余大人入库窃钥。”明德百口莫辩。忽闻堂外喧哗,周寡妇撞登闻鼓鸣冤,呈上血衣与账册:“民妇丈夫为赵某贩私盐账房,因欲首告被害。此是赵某贿赂官员清单!”尚书大惊,见册中自有其名。
案情逆转,真凶胡文卿终落法网。秋决前夜,明德探监。胡生狞笑:“兄可知当年破庙相遇本是局?我岳丈被你父参奏罢官,气病而亡。本欲诱你舞弊问斩,谁知...”忽口吐黑血——早服毒药。气绝前喃喃道:“告诉小妹...我对她不住...”
明德如遭雷击,归家一病不起。朦胧见胡生索命:“我虽报仇心切,终究救你仕途。今在阴司独受酷刑,尔却逍遥!”又见无头赵某嚎哭:“贪官枉法,吾辈方走邪路!”忽闻梵音阵阵,当年老妪现形:“恩公莫怕,老身实是地府巡使。胡生夙怨已偿,赵某孽债未消。尔阳寿未尽,当好自为之。”递过一册,正是《劝善录》。
惊醒但见烛火摇曳,手中竟真持旧书。自此辞官归隐,将历险事详录成帙。又在祖宅设义学,专收贫寒子弟。常对生徒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心不可为。”
某日有少年投书,自称胡生之妹。道兄长遗言赠金赎罪,明德却之不受。少女泣曰:“家兄临终醒悟,求先生将《劝善录》刊布天下。”明德颔首,倾尽家财刻印万册。
是夜梦胡生枷锁尽脱,揖道:“蒙君善举,吾得转生。妹乃贤淑,可续姻缘。”明德醒而异之,见案头新墨未干,录得偈语一首:
欲海回舟彼岸通,孽缘尽处是慈航。
阴司簿记分明甚,灯火阑珊看九重。
后明德与胡妹结缡,偕老林泉。寿八十无疾而终,殓时异香满室。葬日有丐婆酹酒,视之宛然周氏。子孙科第不绝,咸云祖德所庇。
此乃“一念善转祸成福,十年冤冰消瓦解”的故事。有诗为证:
青衫乍换紫袍新,谁识风波暗里频。
鬼域虽能布罗网,苍穹自有照妖镜。
残编可续三生约,血泪终销万古尘。
莫道阴阳殊途路,举头三尺是神明。
列位看官:这余明德起初不信因果,几遭奇祸;后来悔悟行善,转祸为祥。可见人生世上,这“善恶”二字最是紧要。胡文卿为报私仇,设下连环毒计,固然聪明,却不知天网恢恢,到底害人害己。那赵某为富不仁,买通官府,终至灭门,岂不是现世现报?至于周婆幻形点化,胡妹续缘补过,都是天道好还的明证。所以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话不是欺人之谈。诗云:
祸福无门人所招,举头三尺有神曹。
公平造物岂轻饶,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且看眼前这昭昭。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这一首俚诗,说尽世情。再看官记取:阴司报应,从来不爽。阳世冤债,暗中勾销。人有善念,天必从之;人怀恶毒,灾祸随之。这可不是迂谈,大都见成名尽道读书好,须信欺心枉自劳。无限朱门生饿殍,许多白屋出公卿。传统现代空计较,五更清梦有谁争?不如安分随缘去,日日欢颜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