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桐君录(2 / 2)

宣德登基后下诏开海,沈墨然却辞官隐于泉州。某日市舶塔忽起大火,众人见崔琬凝白衣登塔操缦,弦音如浪遏飞焰。火熄后塔心现出洪武铁券,刻着海外诸国朝贡路线。忽有番使惊呼:“此女所奏竟是失传的《广陵散》!”

原来崔嵬当年将海图编码入琴谱,唯有崔氏血脉能以心血奏响真图。新帝闻讯三下泉州,崔琬凝却闭门不见,只传出血书:“民女唯愿泛舟四海,为陛下绘就《万国航路图》。”宣德三年惊蛰,双桅宝船自刺桐港启航,沈墨然竟以布衣身份执舵,船头坐着怀抱焦尾琴的崔琬凝。

此后三十年,宝船遍访西洋诸国。归航时总携来异域琴谱,渐与中原古调融合成《沧海龙吟曲》。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也先铁骑直逼京城。危难时,已白发苍苍的崔琬凝于德胜门城楼奏响焦尾琴,弦音激越处,南洋诸国援兵循海图而至,终解京师之围。

天顺三年,夫妇二人于海南榆林港建“听涛琴院”。有生员夜闻密室传来机枢声,窥见两位老人正操作精铜所制海图仪,星辰轨迹与琴弦共振,墙上巨绘赫然是《坤舆万国全图》!门生惊问:“恩师早知西洋人有此图?”沈墨然捻须笑曰:“非早知也,实乃共绘之。”

成化帝南巡时亲临琴院,崔琬凝已目不能视,犹能凭手感修订海图。临别献上新撰《海国弦歌谱》,帝问:“太夫人可知国朝海禁当开当闭?”老太太指间流出一串《渔舟唱晚》:“陛下可闻曲中潮声?海禁开闭,不过潮汐往来。”

弘治元年仲秋,百岁高龄的崔琬凝无疾而终。送葬船队排出十里,每船皆奏《沧海龙吟》。棺木入海时,忽有巨鲸跃波,驮着焦尾琴游向深蓝。沈墨然大笑三声,跃入惊涛,后人常见月夜双鲸戏珠,珠光映出海上丝路星图。

正德年间,有葡萄牙使者献《世界舆图》,兵部侍郎陆完哂笑:“此图尚不及永乐旧版精详。”使臣不服,陆完遂开密库,展十丈长卷《大明混一海疆诸国图》,落款处钤着双鲸印——方知沈崔二人早绘就寰宇海图。

万历二十三年,汤显祖游海南谒双鲸祠,夜梦夫妇二人乘鲸而来,授《桐君录》三卷。醒后果得残谱,编入《牡丹亭》“惊梦”一折。至今琼州渔人仍传:月圆夜伏桅听涛,隐约可闻琴箫合鸣,那是沈千户与崔小姐在续写《万国航路新篇》。

这正是:

血檀弦断金陵秋,沧海龙吟动九州。

万里烟波藏铁券,百年肝胆照蜃楼。

谁言红颜终祸水?自有余音绕斗牛。

今见双鲸腾浪处,犹送云帆出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