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57章 沈粲埋金

第157章 沈粲埋金(2 / 2)

冯监生见贤妻如此,抱头痛哭。徐氏亲奉汤药,三月后渐愈。冯监生自此收心读书,次年竟中举人。赴京会试途中,于黄河渡口救起个落水少年,却是当今首辅张居正远侄。张首辅为报恩情,点他二甲进士,授杭州通判。

徐氏随任所,一日游西湖,见个婆子卖女葬夫。恻隐之心买下此女,取名素娥。这素娥长到十六岁,容貌秀丽,更奇的是夜间周身有光。有游方和尚见之,合掌道:“此乃舍利转世,当配贵人。”

时值张首辅六十寿辰,冯通判携家眷往贺。宴间素娥代徐氏献绣屏,张首辅见其容止非凡,问知缘故,遂为幼子求婚。原来首辅幼子张懋修正是新科状元!素娥嫁入相府,夫妻恩爱。后张懋修官至礼部尚书,素娥封一品夫人,皆感徐氏再造之恩。

冯通判任满致仕,与徐氏归老金陵。寿诞之日,忽有仙鹤衔丹书至,云:“徐氏本瑶池仙姑,因怜世人之苦,特降凡间以彰善报。”夫妻同登百岁,无疾而终。这真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莫道眼前无显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看官听说:沈粲因一念之善得仙姬相助,冯监生弃恶从善获贤妻匡扶。可见人生在世,贵乎心术端正。正如佛家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有诗为证:

璇枢默默转洪钧,祸福无门人自寻。

亭畔埋金终显报,楼头弃妇竟回春。

仙娥解佩酬仁德,浪子回头沐圣恩。

试看冥冥天道近,劝君且惜眼前人。

这首诗毕,仍说一段奇事。话说嘉靖四十三年,山东济南府有个柴薪商人唤作刘大,每日入山砍樵。这日雨后,见崖畔塌陷,露出个古洞。进去看时,内有石室,贮着十二口铁箱。打开尽是金银珠宝,上有铭文“大齐显德年间敕藏”。

刘大原是诚实人,不敢自取,报与知府。那知府却生贪念,只给十两银子打发,暗将财宝献与严嵩父子求升迁。严世蕃大喜,授他江南盐道。谁知赴任途中,船翻溺毙,金银尽沉江底。

严府派家奴来取宝,开箱竟变作毒蛇,咬死数人。严世蕃怒,欲治刘大欺瞒之罪。差役到时,刘大早已举家迁移,只留书曰:“宝物乃天赐忠良,奸相取之必遭天谴。”果然次年严嵩倒台,所有家产抄没入官。

那刘大逃至终南山,遇个全真道士。原来道士早算定前缘:刘大乃唐时谏臣刘蕡转世,洞中财宝实为黄巢所藏,本当助忠良之后。遂教刘大习武,后投戚继光军中抗倭,累功至参将。其子刘显更成为万历朝名将,这是后话。

再说那十二箱财宝,嘉靖帝命人打捞,竟得十五箱,多出三箱前朝玉册。遂建宝库藏之,充作军饷。后满洲兴起,此库支边费十年之久。可见天物自有定数,非小人所能觊觎。

这段故事名为《沈粲埋金获仙眷,刘大还宝做将军》。看官们须知: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劝君诸事但求心安,莫问前程吉凶,自然福寿绵长,子孙昌盛。诗云:

青鸾衔诏下云衢,因果从来信不虚。

金穴自归忠烈裔,仙槎终接善良居。

严相贪宝终亡身,刘公还金竟得珠。

试看古今天地理,昭昭毫发岂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