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王熙凤忽病得蹊跷。总见个二八佳人持册来索命,口称“来收金陵十二钗之债”。平儿偷看那册子,竟是凤姐放贷逼死的女子名录。贾琏请来马道婆驱邪,那法师却惊叫:“奶奶身上附了十二冤魂!”凤姐弥留之际,见白玉瓶悬在帐顶,惨笑道:“不想我也算在一数内...”咽气时眼角泪珠被收作第四滴。
年关时,迎春回孙家受尽虐待。元宵夜她独坐绣楼,见窗外飞来只玉色蝴蝶,竟开口说:“姐姐可愿离了这苦海?”迎春微笑点头,那蝴蝶扑入心口。次日孙绍祖发现妻子无疾而终,面容含笑如登仙态。白玉瓶穿墙而来收走第五泪,应了“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之语。
三月春浓,探春远嫁船队启航。众人哭送时,忽见海天相接处现出座牌坊,上书“杏林仙苑”。探春冠披自动飞起,化作仙娥妆束踏浪而去。侍书惊呼:“姑娘留下句话!”空中飘来笺纸:“奴去也,莫牵连。”那白玉瓶在云间一闪,收了第六滴泪珠——正是“千里东风一梦遥”之验。
初夏时节,惜春在暖香坞作画。画大观园全景时,竟将诸钗都绘成仙子模样。最后一笔落下,画中人活了过来向她招手。惜春莞尔:“原来超脱之法在此。”走入画中成个画仙。丫鬟入画见案上留着《大观园仙境图》,图中惜春回眸微笑。白玉瓶自画轴飞出,收走第七滴露。
八月桂香,李纨在稻香村教兰儿读书。忽见个戴珠冠仙子驾云而来,称是警幻仙子座下司籍仙官,来迎她归位。原来李纨前世本是掌籍仙娥,因怜神瑛侍者私放其下凡而受罚。李纨嘱兰儿:“娘本是天上人。”随那仙子冉冉升空。白玉瓶收得第八泪,应了“桃李春风结子完”之数。
九月霜重,熙凤之女巧姐忽染怪疾。刘姥姥带板儿来探,怀里揣着那年在大观园得的巧果。巧姐食后酣睡三日,醒来说梦见自己成了织布仙姑。平儿替她梳头时,发现发间多支从未见过的玉梭。当夜有仙乐自西北来,巧姐随彩云而去,留书曰:“勤织天锦报恩情”。白玉瓶收第九泪,正是“巧得遇恩人”之验。
秦可卿原早逝,其劫却未应完。重阳这日,宝玉忽梦游至天香楼,见可卿与个仙子对弈。可卿笑道:“还差我一着棋呢。”执子落下,整个太虚幻境为之震动。宝玉醒见白玉瓶悬在榻前,内中多出第十滴泪——原是可卿前世乃警幻仙子之妹,第一个下凡引劫,如今最后一个补全因果。
至此独缺黛玉、宝钗二人。黛玉自秋分后身子反倒好转,这夜却见侍者装束的宝玉来拜别:“妹妹珍重,我需先返灵河还债。”黛玉追出潇湘馆,见宝玉化作块灵石飞向东南。她也不哭,只对月三拜,取出诗稿焚化。火光明灭中,黛玉渐透明如琉璃,终随青烟散尽——白玉瓶收得第十一滴泪,绛珠草归位。
宝钗在婚房中忽觉心悸。见白玉瓶自窗飞入,瓶身裂开十一道金纹。她取出金锁轻叩,锁上“不离不弃”四字竟化作金粉重组为“莫失莫忘”。蓦然忆起前世:自己本是司礼仙娥,因赠神瑛侍者通灵宝玉而获罪。此时窗外仙乐大作,宝钗整衣出迎,见十一仙娥驾云相接。她回头望了眼红尘,含笑化虹而去。白玉瓶圆满收得第十二泪。
却说宝玉在灵河岸苏醒,见警幻仙子持白玉瓶而立:“绛珠泪债已偿,尔可愿重归神瑛之位?”宝玉却问:“林妹妹何在?”仙子指远处:十二仙娥踏虹而来,为首二人正是黛玉、宝钗。黛玉笑曰:“顽石可悟了?”宝玉豁然开朗,诸世记忆如潮涌来。原来神瑛侍者与十二仙娥本有共参大道之约,此番历劫只为淬炼情心。
最终十三人重返离恨天,共补太虚情道。警幻仙子将十二泪凝成明珠悬于孽海情天之上,照得三千世界一片澄明。那人间大观园却依旧繁华,只留段奇谈任人传说。正是:
金陵十二钗,太虚十三客。
情债泪中偿,风月镜里歇。
三生石上证因果,大观园中演劫厄。
离恨天外重聚首,共补情天无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