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20章 青囊奇缘录

第120章 青囊奇缘录(2 / 2)

正当蘅娘携书归来时,文和在狱中忽被提出。原来贵妃病情加剧,王院判只得奏称文和能治,实欲将罪责推卸。宫轿直抬入禁苑,但见贵妃面色金纸,脉象如雀啄食——正是经中所载“锁喉风”死症。文和奏曰:“需以金针渡穴,然请赦扬州冤狱七十三人。”皇帝急准。

施针时王院判却暗中将文和金针偷换为磁针。文和取针时忽觉沉重,心知有诈,当即扯下发带裹手隔针。九针施罢贵妃呕出瘀血,王院判突然发难:“逆贼竟用磁针施巫!”文和朗笑:“若非隔以丝帛,磁针早附龙椅金饰。大人怎知针具被换?”皇帝震怒,令查王院判府邸,竟搜出与边将往来密信,谋逆事发。

文和救驾有功,敕封太医院判。却于颁旨当夜挂冠而去,携蘅娘隐居于太湖西山。每晨启窗时,总见案头置着新采药材,门楣悬起病家答谢的腊肉。这日风雪叩门,开扉见一道姑负垂死者至,竟是当年栖霞山遇者。救醒那人后,道姑忽指蘅娘额间朱砂痣笑曰:“可记得‘紫微照影’之语?”文和蓦然惊觉蘅娘眉目竟与贵妃有七分相似。

原来贵妃本有孪生妹妹,幼时因宫闱斗争被嬷嬷抱出,流落民间成为织户女。道姑叹道:“今上无子,贵妃若崩则国本动摇。然贵妃体弱难孕,若寻得胞妹...”蘅娘忽跪泣曰:“愿代姊入宫。”文和大惊:“宫门深似海!”蘅娘却笑:“非贪富贵。先生岂不闻《青囊经》序言:上医医国,其次医人...”

三年后元宵,已为昭仪的蘅娘忽遣内侍密召文和。原来皇帝突发风痹,太后竟令昭仪侍疾——实欲行汉武帝钩弋故事。文和夜半潜行至宫苑,见蘅娘泪湿罗帕:“妾身有孕矣,然太后已赐鸩酒...”文和忆起《青囊经》末篇“李代桃僵方”,需以医者心头血混药。当即刺胸取血调制药丸,服后脉象竟与中毒无异。

翌日昭仪“暴毙”,灵柩送出玄武门时,忽有西山医庐药童们拦轿哭丧——竟是障眼法。真棺早已换作陶瓮,文和于京郊别院救醒蘅娘时,忽见案头《青囊经》无风自翻,墨字渐融为秦老丈留书:“青囊非经,仁心为术;破卷得道,舍身成仁。”

忽闻蹄声如雷,竟是太后心腹追至。文和急携蘅娘避入深山,产婆惊呼:“娘子是双胎!”蘅娘气若游丝:“请先生以金针取子...”文和手颤不能施针。蘅娘笑抚其手曰:“昔年太湖初遇,妾身本已绝生机,得先生施救多活三载,今又以命续国祚,足矣。”言罢气绝。

文和抱双生子立于悬崖,追兵火把已映红天穹。忽见那道姑乘鹤而至,掷下百花编绳:“系好婴孩!”待文和系牢双生子,绳端忽生巨力将婴儿提上鹤背。道姑朗笑:“青囊一脉不绝,二十年后自有因果!”言毕鹤唳九天,追兵俱惊伏在地。

晨光熹微时,文和独坐孤峰,掌中半片玉玦忽绽紫光。东望金陵城阙,闻钟鼓齐鸣——新帝登基矣。山风拂开《青囊经》末页,显出秦老丈朱批:“世人所求者长生,医道所求者舍生。青囊非卷帙,乃代代赴死之心也。”

文和大恸三声,继而长笑。掷经于深渊,散金针于云海,自此浪迹江湖。每逢疫病流行处,总有青衫郎中施药,民间称为“青囊客”。有小儿歌谣传唱:“青囊开,紫微来;明月枝上药檀栽。金针度尽苍生厄,不求人间万户侯。”

这正是:

太湖烟雨葬遗编,金阙深宵磁针寒。

谁言青囊终湮灭?仁心代代薪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