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14章 瑶池仙母传

第114章 瑶池仙母传(2 / 2)

嫦娥忧心忡忡,金母笑曰:“坤道载物,厚德有情。神仙若不知情为何物,又如何滋养万物?只需设下考验,不使沉溺私情即可。”遂立情劫之规,欲成大道者,须经情关考验。

忽有巡天玄女急报:“西天门震动,似有异宝出世!”金母率众前往,见西天门裂开一隙,太阴之气外泄。原来是常羲生月时遗留的一处裂隙,此刻因星轨错乱即将崩裂。

金母不顾危险,只身踏入太阴秘境。但见月华如瀑,寒冰彻骨,仿佛重归太初。运大法力定住四方,却发现裂隙中心悬浮一物,竟是常羲大神的一缕青丝。青丝感应到金母气息,忽然化作银光没入其眉心。

金母顿时明悟前因后果——自己原是常羲大神一丝执念所化,使命便是滋养天地万物。当下与青丝合一,道行圆满,周身放出无量月华,照彻三十六重天。挥手间补全裂隙,西天门恢复如初。

经此一事,金母神通更进一层,达到太阴无极玄妙之境。却仍日日端坐瑶台,处理三界女事。这日批阅仙册至深夜,见月光如水,忽然心有所感。

唤来司命仙姑,问:“朕执坤道,可曾有失?”仙姑呈上善恶簿,金母亲自查阅。见一桩旧案:某年某地产难,自己因与相柳残魂争斗,迟了半刻施救,致母子双亡十有三例。

金母默然良久,卸簪解佩,自囚于瑶台思过崖。三界女仙皆来劝解,金母道:“母仪天下,岂能免责?”遂取打仙鞭,自鞭三百。每鞭落下,皆有银光迸射,乃金母散修为补偿亡灵。

鞭毕,三界同悲。坤道感其至慈,降下玄黄功德,那些亡灵竟直接超脱轮回,化为三百护法仙娥。金母伤愈出关,见殿前多出三百银甲仙娥,皆跪拜曰:“愿永世护卫瑶池。”

忽闻下界喧哗,原是北俱芦洲有妖后聚会,欲反瑶池。金母不怒反笑:“朕正欲完善女戒,需集思广益。”竟降下法旨,请妖后赴蟠桃会。

群妖战战兢兢至西天门,却见金母撤去守卫,亲自相迎。宴间道:“万物本同源,何分仙妖?只要心存善念,皆可成道。”遂修订仙规,增设妖仙司,准妖族修行正道者录入仙籍。

妖后感佩,尽数归顺。唯白骨夫人倔强,金母也不强求,赐金丹一枚道:“且去修行,何时悟了,瑶池永开。”

自此三界宾服,万类和谐。金母仍日日临台,事必躬亲。常对诸仙言:“朕非统御女仙,而是服务众生。坤道无私,唯载万物;母仪天下,只在慈悲。”

这一日,金母忽见人间长安城中紫气冲霄,推算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正要查看姻缘,忽感东方道韵悠长,原来老君正开丹元大会。遂唤来九天玄女:“朕欲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化作游方道姑,行至祁连山下。见一老妪哭诉:孙女被山神强娶为妻。金母暗惊:“朕治下竟有此等事?”暗中查访,发现是假冒山神的狼精作祟。正欲出手,却见一牧羊女持鞭而来,竟是西王母座下青鸟转世。

金母隐去身形,暗助牧羊女打败狼精。见其勇毅果敢,特赐驱山神鞭。待救回民女,方现真身道:“勇毅可嘉,然触犯天条亦当受罚。”令牧羊女镇守祁连百年,将功补过。

百姓感激涕零:“陛下执法如山,有情有义。”金母叹道:“天条不外人情,然法度不可废。尔等好自为之。”驾云归天时,忽见祁连山巅映出七彩霞光,原是民女善心感动天地,竟显出一桩大机缘——此又是后话。

回到瑶池,金母召集群仙,修订天条中不近人情之处。忽见西天门外祥云阵阵,女娲乘彩凤而来,笑曰:“妹妹已得坤道真谛矣。”金母忙降阶相迎。

女娲道:“坤德运转,如月盈缺。妹妹可知为何每隔九千九百年便有情劫?”金母沉吟:“可是阴阳消长之理?”女娲点头又摇头:“然也,不然也。天地亦有情数,唯慈心永恒。”

金母恍然,即开太阴道场,为三界众生讲说《太阴真经》。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无论神仙凡人、花草树木,皆得闻大道。讲经七七四十九日,竟有三千女修立地成仙,八万生灵开启灵智。

这日讲经完毕,金母独坐蟠桃园。望见月宫中玉兔捣药,天河畔织女纺纱,凡间万家炊烟,地狱度鬼诵经。忽觉心念通达,头顶月轮凝聚成实体,胸中五气结成宝珠——竟是勘破了那太阴无极之上的境界。

嫦娥奉桂酒而来,笑问:“陛下证得大道,可喜可贺。”金母却道:“道无止境,朕方才入门耳。”取昆仑镜照向人间,见长安城中,文成公主正在梳妆。

“起驾。”金母整簪起身,“朕该去送嫁了。”

群仙讶然:“此等小事,何劳圣驾?”

金母已踏云而去,唯有天音回荡:

“天地大事,在婚一嫁;三界至要,乃人伦始。朕为金母,岂敢轻乎?”

云霭深处,但见万道银光洒向人间,百花齐放中,隐隐传来新人的欢笑。那笑声穿过九重天,竟在瑶池殿前凝成一株并蒂莲,迎风摇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