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0章 仙凡劫·情补天

第10章 仙凡劫·情补天(2 / 2)

法海自毁金身、干预天罚之举,与许仙咆哮天阙、白素贞受佛力加持之象,瞬间惊动凌霄宝殿!

天帝震怒,万仙悚栗!殿中祥云翻涌,雷霆隐隐:

> “反了!反了!白蛇、许仙,触犯天规,不思悔改!许仙咆哮天阙,诋毁律法,其心可诛!白蛇受罪妖僧(天帝视法海此举为妖)邪力加持,渎职之身竟得喘息,置天威于何地?更兼那法海,自毁金身,扰乱天序,其行可鄙!此三者,皆乃藐视天庭、动摇天基之大逆!”

> “传朕旨意:白素贞、许仙,孽根深种,屡犯天条,更兼引动佛门孽僧自毁金身,扰乱三界秩序,罪无可赦!即刻褫夺仙籍,剔去仙骨,打落凡尘!永世不得再入仙班!其名,自仙籍玉册永除!”

旨意如雷霆,不容置辩。天将如狼似虎,押解白、许至南天门外“堕仙台”。行刑仙官面无表情,手持“剔骨戮仙刃”,寒光一闪!

剧痛!非血肉之痛,乃生命本源被剥离之痛!仙光自二人体内被强行抽离,化作点点星屑消散。仙肌玉骨褪去,灵台慧光蒙尘。曾经移山倒海、点石成金的仙家神通,尽数化为乌有。唯剩最本源的一点灵识与那刻骨铭心的记忆情感未灭。

“许郎!” “娘子!” 二人于剧痛中紧握双手,十指相扣,眼中无惧,只有解脱与相守的决然。

“宁为凡尘连理枝,不做云端陌路仙!” 白素贞朗声长吟,声荡九霄。许仙亦大笑:“好!娘子!我们回家!回西湖去!”

天将冷酷一推,两道失去仙光护体的身影,如流星陨落,直坠向那苍茫大地、浩渺人间!

**终卷:情丝织就补天锦**

仙骨既剔,凡躯脆弱。自九霄云外急坠而下,罡风如刀,足以将寻常肉身撕成碎片,魂飞魄散!

千钧一发之际,二人坠落之轨迹正下方——西湖湖心深处,异变陡生!

百年前,法海自毁金钵,碎片飞溅入湖。其中最大一片,沉于湖底淤泥。此钵本为佛门至宝,虽碎,然一点精纯佛性不灭。又经西湖千年水脉灵韵滋养,更承法海自毁金身时,那缕蕴含大忏悔、大慈悲的精纯佛念跨越时空融入,竟于湖底悄然生根发芽,长成一片奇异茶树!其叶青翠欲滴,隐现金色脉络,散发清冽异香,蕴含佛性与灵性。

此刻,感知旧日“因果”之主(白、许之劫因法海起,佛念亦因解其劫而来)危在旦夕,更感白、许二人坠落时那至死不渝的深情与不屈意志,湖底佛性茶树骤然光华大盛!万顷碧波之下,无数青翠茶叶自行脱落,化作亿万点碧绿光星,裹挟着清凉温润的佛力与西湖千年灵韵,如逆流银河般冲天而起!

碧光后发先至,于万丈高空稳稳托住下坠的白、许二人!茶叶聚散,柔韧绵长,层层卸去下坠万钧之力。二人如坠入无边荷叶之中,只觉清凉气息包裹周身,伤痛尽消,安然无恙。佛光碧叶托着二人,缓缓降于西湖烟波之上,足踏清波,如履平地。

劫后余生,立足湖心。四顾唯水天一色,三潭印月、雷峰塔(新修之塔)遥遥在望。前尘往事,天上人间,百载沧桑(天界百余日,人间百余年),如梦如幻。白素贞凝视许仙,虽仙骨已失,容颜稍染风霜,然眼中情意更胜往昔。许仙亦回望妻子,劫波度尽,唯余庆幸。

白素贞忽心有所感,抬首望天。虽为凡躯,然那“云锦司织”的职司烙印,以及对云霞气机的本能领悟犹存。她素手轻扬,无需仙力催动,竟引动西湖之上氤氲水汽与落日余晖,丝丝缕缕的云霞之气自然汇聚于指尖,轻盈灵动,虽无仙家磅礴,却柔韧绵长,生机盎然。

许仙福至心灵,俯身掬起一捧湖水,水中正漂浮着数片那佛性茶树所化的青翠茶叶。茶叶入手温润,隐透金光,一股清凉安神的佛力与西湖灵韵透掌而入。他心念一动,将茶叶轻轻一洒。

奇妙之事发生!白娘子引来的云霞之气为“经”,许仙挥洒的佛性茶叶为“纬”,二人目光交汇,情意相通,心意相合。无需言语,四手翻飞,竟在这湖光山色之间,以情为引,以念为梭,凭空“织”动起来!

云霞之柔,茶光之韧,情意之坚,三力交融。顷刻间,一幅非锦非帛、非云非雾、非光非影的奇妙“织物”自二人手中流淌而出。它遇风则长,遇水则融,轻盈缥缈,瞬息弥漫覆盖了整个西湖及其周边山峦!

**西湖灵境·情动三界**

奇景,现矣!

* **三潭印月**:清波如镜,不仅映月,更清晰倒映出云端琼楼玉宇、仙鹤翩跹之影,天上人间,虚实相生,界限模糊。

* **断桥残雪**:桥面积雪之上,瑞气升腾,霞光流转,隐约凝成白蛇、许仙携手踏雪而行之幻影,情意绵绵,历劫不磨。

* **苏堤春晓**:桃红柳绿间,点点如碎星的金光洒落,细观之,竟是天界瑶草琼葩的微缩光影,随风摇曳,暗香浮动。

* **雷峰新塔(报恩祠)**:塔身(祠宇)笼罩在柔和霞光中,隐有梵唱低回,非佛非道,乃情之颂歌。祠内许仕林所立父母牌位,竟生温润玉泽。

* **龙井茶田**:受此灵云霞霭滋养,茶树枝叶愈发青翠,新芽勃发,叶脉隐现金丝。冲泡后,茶汤澄碧,香氛独特,入口甘醇,细品竟有云霞之幻、佛性之宁、情意之暖,涤烦忘忧,世人惊为神品,谓之“情天云雾茶”。

此异象,非徒具其表。灵云蕴藏之力,温和浩大:

> 染疾者沐其气息,沉疴渐消;

> 修行者吸其灵韵,瓶颈松动,心魔退散;

> 草木沾溉,生机勃发;

> 凡人处此境中,心绪宁和,烦恼暂消,更觉情之珍贵。

祥瑞之气,沛然莫御,上冲霄汉,弥漫六合,惊动三界神佛!

**人间·百岁人瑞庆奇缘**

异象生时,西湖畔“报恩祠”内,正举行一场罕见盛典。今日乃前朝状元、官至太师、德高望重的许仕林一百三十五岁寿辰!仕林一生显赫,子孙繁衍,五世同堂,门生故旧遍天下。皇帝感其德寿,特赐“人瑞”匾额。此刻祠内,寿幛如云,贺客如潮。

然鹤发童颜的老寿星许仕林,虽端坐主位,接受儿孙叩拜,目光却常飘向祠外西湖烟波,眼底深处藏着难以言喻的落寞与期盼。百载光阴,双亲音容笑貌从未淡忘。他深信父母位列仙班,然仙凡永隔,此生再难相见,实为最大憾事。

忽有家人狂奔入祠,语无伦次:“太……太公!湖……湖上!神仙!神仙显灵了!” 满堂皆惊。许仕林心念一动,在子孙搀扶下,疾步至祠外临湖高台。

但见湖上霞光万道,云蒸霞蔚,前所未见之奇景铺陈眼前。更于那绚烂云霭深处,清晰地浮现出两道人影:男子青衫磊落,温文尔雅;女子白衣胜雪,仙姿绰约——正是其魂牵梦萦的父母形容!虽隔百年,容颜与记忆中别无二致!

许仕林浑身剧震,如遭电掣!百岁人瑞,此刻竟如孩童般,老泪纵横,挣脱搀扶,朝着湖心方向,推金山倒玉柱般拜伏于地,用尽毕生气力,发出泣血般的呼喊:

> “父——亲——!母——亲——!不——孝——儿——仕——林——在——此——拜——见——双——亲——啊——!”

呼声苍凉悲怆,穿透重重云霭,直抵湖心。

白素贞与许仙,正沉浸于共织“情天云锦”的奇妙境界,闻得这穿越百年光阴、饱含无尽思念的呼唤,如遭雷击!猛地转头望向声音来处——报恩祠高台上,那白发苍苍、伏地痛哭的老者!

血脉相连的悸动,瞬间贯通!无需辨认,那眉宇间的文秀,那眼神中的孺慕,正是他们当年襁褓中离别、而今已成百岁人瑞的爱子——许仕林!

“仕林吾儿!” 白素贞与许仙同时惊呼,热泪夺眶而出!百载仙凡相隔,骨肉分离之痛,重逢之喜,尽在此一望之中!虽因灵云阻隔,暂不能相拥,然那弥漫天地的“情天云锦”,正是连接彼此最坚韧的桥梁!情之所至,仙规天堑亦化通途!

白素贞紧紧握住许仙之手,望向高台上泣拜的爱子,又环视这因他们之情而焕发绝世灵韵的西湖山水,眼中含泪,唇边却绽开如释重负、无比欣慰的笑容,清声长吟,响彻湖山:

> “吾道成矣!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此心光明,何须仙籍为凭?此湖灵韵,便是我等不朽之碑!此情此景,即是永恒!”

自此,西子湖畔常年灵云缭绕,非雨非雾,乃情丝织就,融仙意、佛性、人间至情三界真味。游人至此,沐其清风,心旷神怡;病者至此,身心康泰。龙井“情天云雾茶”,名动天下,奉为至宝。许仙、白娘子定居湖畔,虽为凡人,然精神矍铄,与百岁人瑞之子许仕林隔云相望,亲情融融,传为千古奇谈。法海禅师舍身成仁之德,亦被西湖百姓铭记,于湖畔建“舍利慈光亭”以志纪念。

而“情能补天”之传说,亦随湖上清风,代代流转。诉说着:纵使仙规如铁,天堑难越,然至情至性,发于本心,坚如磐石,亦可撼动九天,织就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云水苍茫间,情天终自补,西湖烟波,万古长存此情不灭之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