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6章 凤城重逢情意浓 公孙杨逝梦成空

第6章 凤城重逢情意浓 公孙杨逝梦成空(2 / 2)

徐凤年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不知道刚穿公孙杨嘴里嘟囔着什么,但还是轻轻放下酒壶,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力量:“公孙兄,有些事憋在心里久了,会憋出病来。你我今日一见如故,若有什么心事,不妨说出来听听。只是我有一事想提醒公孙兄 —— 出卖朋友,拿朋友的头颅换来的酒,就算再名贵,也算不上什么好酒。喝那样的酒,只会脏了自己的嘴,也寒了自己的心。”

这句话,像是一道惊雷,狠狠击中了公孙杨的内心。他浑身一震,看着徐凤年,眼中满是震惊与慌乱,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知道,徐凤年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却没有点破,而是给了他一个台阶。这份通透与包容,让他心中更加愧疚。

两人不再多言,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酒。酒液入喉,却再也品不出辛辣,只剩下满心的苦涩。这场酒,没有欢声笑语,却喝得格外尽兴,直到月上中天,公孙杨才提着空酒壶,踉踉跄跄地离开。临走前,他深深看了徐凤年一眼,眼神复杂,似有千言万语,却最终只化作一句 “多谢徐兄弟”。

历经一路的风风雨雨,闯过无数的艰难险阻,鱼龙帮终于将货物安全送到了目的地 —— 北莽南部的一座小城。雇主魏丰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为人和善,见货物平安送达,十分高兴,特意在府中摆下宴席,招待鱼龙帮众人。

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热烈。刘妮蓉和王大石脸上满是喜悦,帮中弟子也个个眉开眼笑,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在这欢声笑语中消散了。徐凤年坐在角落,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却没有太多兴致。他知道,有些事,终究要做个了断。

宴席散后,徐凤年没有回客栈,而是径直走向公孙杨的房间。他轻轻敲门,里面传来公孙杨的声音:“进来吧。”

徐凤年推门而入,见公孙杨正坐在桌前喝茶,便笑着说道:“公孙兄,深夜叨扰,是想跟你讨杯茶喝。”

公孙杨抬头看他,眼神平静无波:“徐兄弟客气了,坐吧。” 他给徐凤年倒了一杯茶,递了过去。

徐凤年接过茶杯,却没有喝,而是开门见山,语气严肃起来:“公孙兄,我今日来,并非只为讨茶。我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 你是西蜀公孙家族的后人,当年西蜀覆灭后,你逃到北莽,却一直对北凉心存怨恨,认为是北凉毁了你的家国。这些年,你潜伏在鱼龙帮,实则是在为北莽传递北凉的军事情报,想借此为西蜀报仇,对吗?”

公孙杨听到这番话,身体猛地一僵,手中的茶杯险些掉落。他抬起头,看着徐凤年,眼中先是满满的惊讶 —— 他没想到自己隐藏得如此之深,竟还是被徐凤年看穿了。随即,惊讶变成了慌乱,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一般,说不出一个字。

紧接着,一丝杀意在他眼中闪过。他知道,徐凤年既然已经知晓真相,定然不会放过他。他缓缓握紧了藏在袖中的短刀,身体微微前倾,随时准备出手。

可徐凤年却依旧平静地看着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公孙兄,你觉得这样做,真的能为西蜀报仇吗?你口口声声说忠于西蜀,可你看看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 —— 为了报仇,不惜勾结北莽,出卖北凉情报,哪怕这会让更多无辜的人陷入战乱之中。你口口声声说重视鱼龙帮的情义,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北莽与北凉开战,鱼龙帮的兄弟,包括刘小姐和王大石,都会被卷入其中,性命难保。你所谓的‘忠义’,不过是愚忠罢了;你所谓的‘报仇’,不过是在宣泄自己的私愤罢了。”

徐凤年的话,像一把把尖刀,狠狠扎在公孙杨的心上。他脸上的慌乱渐渐褪去,杀意在眼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他放下手中的短刀,双手抱头,痛苦地说道:“我…… 我只是想为西蜀报仇,想为死去的族人讨个公道…… 我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可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啊!”

“这些年,我活在国仇家恨中,没有一天敢忘记西蜀覆灭时的惨状,没有一天敢忘记先帝和族人的牺牲。我看着那些刺杀北凉王徐骁的人,一个个死在北凉铁骑之下,却依旧不甘心。我知道自己武功不如从前,从二品降到了三品,根本近不了徐骁身,可我还是想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为北莽传递情报,能给北凉添点麻烦也好。”

“我以为这样做,就能减轻心中的愧疚,可我没想到,自己活得竟如此狼狈,如此可笑。我像一条狗一样,在北莽和北凉之间周旋,为了报仇,不惜出卖朋友,不惜牺牲无辜之人。若真有一天北莽踏破北凉,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我又何尝不是罪人?”

公孙杨说着,泪水从眼角滑落。他猛地站起身,双拳狠狠砸在自己的太阳穴上,口中喃喃道:“罢了,罢了…… 这样活着,太累了……” 话音未落,他便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徐凤年看着倒在地上的公孙杨,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在刘妮蓉和鱼龙帮众人眼中,公孙杨或许是被他 “逼死” 的;可在他眼中,公孙杨是为了鱼龙帮,为了那些他在乎的人,选择了自我了结。这对公孙杨来说,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脱 —— 摆脱了国仇家恨的束缚,摆脱了内心的煎熬,终于可以安心地去见那些死去的族人了。

徐凤年走出房间,夜色正浓,寒风呼啸。他抬头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感慨万千。公孙杨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生于门阀世家,本应享受荣华富贵,却因家国覆灭,沦为亡命之徒。他一心想为家国报仇,却走错了路,最终只能以死解脱。

或许,对公孙杨来说,下辈子做个单纯的江湖人,没有家国的重担,没有仇恨的束缚,能自由自在地闯荡江湖,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要比生在门阀世家幸福得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的过往。可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再怎么纠结,再怎么悔恨,也无法改变。背着沉重的包袱前行,只会让自己步履维艰,日日喘不过气,时时深陷在痛苦的回忆中,无法自拔。

人生在世,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变得更好。可当压力变成了无法承受的负担,当过往变成了无法摆脱的枷锁,我们便要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放下那些无法挽回的遗憾,放下那些只会让自己痛苦的仇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装上阵,去迎接新的生活,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徐凤年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向客栈走去。他知道,公孙杨的故事,会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回忆,时刻提醒着他 —— 珍惜当下,放下过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

正所谓:

敦煌城主是薯姑, 姑逝传位红薯续。

徐骁授意薯归城, 世子寻薯赴途路。

敦煌城中情意笃, 夫妻之实终得付。

红薯首承世子心, 一月相伴多眷顾。

世子续游北莽去, 红薯怀身孕暗护。

恐为软肋祸世子, 孕事深藏不表露。

忆起鱼龙公孙杨, 西蜀遗民身份露。

恨缚此生心已悟, 交心之后自寻故。

外人皆道世子逼, 唯有二人知命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