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徐渭熊在湖边对弈时,忽然觉得寻常的围棋棋法太过局限,无法完全展现出兵法中的 “纵横捭阖” 之术。于是,她便开始琢磨着改良棋法 —— 她在围棋的基础上,增加了 “兵种” 的概念,将棋盘分为 “天地人” 三界,每界有不同的规则,棋子的走法也更加灵活,既需要谋略,又需要应变,完美融合了兵法与棋艺。
经过数月的反复修改与完善,一套全新的棋法终于诞生,徐渭熊为其取名 “纵横十九道”。这套棋法逻辑缜密,蕴含着无穷的谋略,刚在学宫流传开来,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起初,还有人质疑这套棋法 “不合传统”,可当他们真正坐下与徐渭熊对弈后,才发现纵横十九道的精妙 —— 每一步都像一场小型的战役,既要考虑眼前的得失,又要谋划长远的布局,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许多学宫的棋艺高手,在与徐渭熊对弈时,都被她下得节节败退,却又对这套棋法爱不释手。
很快,纵横十九道便走出了上阴学宫,传遍了整个天下。无论是中原的文人雅士,还是北凉的军中将领,都开始研究这套棋法 —— 文人将其视为 “谋略的化身”,将领则将其当作 “兵法的演练”,甚至连离阳皇室的皇子们,都请人绘制了纵横十九道的棋盘,时常在一起对弈。
徐渭熊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上阴学宫最具代表性的学子之一。有人说她 “以棋悟道,天赋异禀”,也有人说她 “将北凉的武夫之气,融入了文人的棋艺之中”,可无论评价如何,没人能否认她的才华。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徐渭熊的 “锋芒” 也越来越盛。她不仅在棋艺上独树一帜,还开始点评天下文人的成就 —— 她曾在学宫的 “文评栏” 上写下长篇评论,指出中原几位着名文人的作品 “过于迂腐,脱离现实”,还说江南的文风 “太过柔弱,无大丈夫之气”,甚至连离阳皇室推崇的几位大儒,都被她挑出了不少毛病。
这些点评,像一颗颗炸弹,在天下文人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文人对徐渭熊的评价不满,认为她 “年纪轻轻,不知天高地厚”,“一个北凉来的女子,懂什么文人风骨”。
为了回应这些质疑,徐渭熊提出要在大意湖举办 “当湖十局”—— 她邀请天下有名的文人雅士,与她在大意湖边对弈、论辩,一局定胜负,十局之后,再看谁对谁错。
消息传出后,天下文人纷纷响应。有人是为了 “教训” 徐渭熊,有人是好奇她的才华,还有人是想借着 “当湖十局” 的机会成名。一时间,大意湖成了天下文人关注的焦点,无数人涌向了上阴学宫,想要亲眼见证这场盛会。
当湖十局的第一局,徐渭熊对阵的是江南着名的才子柳明远。柳明远擅长 “婉约词”,在江南文人中颇有声望,他认为徐渭熊 “不懂文人雅趣”,想要在对弈中让她难堪。可没想到,徐渭熊不仅棋艺高超,论辩时更是言辞犀利,将柳明远的 “婉约词” 批得 “无病呻吟,毫无风骨”,最终柳明远惨败而归。
接下来的九局,徐渭熊对阵的都是天下闻名的文人、棋士,有中原的大儒,有江南的才子,还有北方的名士。每一局,徐渭熊都以绝对的优势获胜,论辩时更是句句切中要害,让对手无力反驳。
当湖十局结束后,徐渭熊一战成名,可争议也随之而来 —— 赞誉她的人,称她 “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天下文人的表率”;骂她的人,则说她 “狂妄自大,不懂尊重前辈,丢尽了文人的脸”。赞誉与骂声各占一半,可无论如何,徐渭熊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天下人的心中。
在骂徐渭熊的人中,以北方名士周敬之为最。周敬之既是诗坛高手,又是棋诏高手,在北方文人中威望极高。他认为徐渭熊 “以女子之身,妄议天下文人,有失体统”,还觉得当湖十局 “不过是徐渭熊靠着北凉的势力,逼迫对手认输”。
为了 “声讨” 徐渭熊,周敬之一连写了八封信到上阴学宫,每一封信都言辞犀利,堪比檄文。他在信中痛骂徐渭熊 “不知廉耻,狂妄自大”,还说她的纵横十九道 “不过是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写完信后,周敬之还觉得不解气,干脆千里南行,亲自来到上阴学宫,要与徐渭熊 “当面比试”,“让她知道北方文人的厉害”。
徐渭熊得知后,欣然同意了比试。她提出了一个赌注:“若是我执黑连胜十局不败,你便要从此封笔,再也不许在天下人面前谈论诗棋;若是我输了,我便当众向你道歉,从此不再点评天下文人。”
周敬之自认为棋艺高超,又对自己的诗才十分自信,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比试在学宫的大讲堂举行,无数人前来围观。
第一局,周敬之执白先行,他想以 “稳健” 的棋法,慢慢消耗徐渭熊的精力。可徐渭熊的棋法却十分凌厉,步步紧逼,没走几步,便占据了棋盘的主动权。周敬之越下越慌,最终在第三十步时,被迫认输。
接下来的九局,周敬之屡战屡败。他尝试了各种棋法,无论是稳健的 “龟甲阵”,还是激进的 “屠龙术”,都被徐渭熊轻松破解。每一局结束后,徐渭熊还会点评他的棋艺,指出他的不足,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十局结束,周敬之全败。他脸色惨白,再也没有了来时的傲气,灰溜溜地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北方。可他又怕 “封笔” 的赌注会让自己颜面扫地,便偷偷给徐渭熊写了一封信,恳求她不要将赌注之事告诉外人,好让自己继续在北方教书。
徐渭熊看完信后,冷笑一声,提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只有短短几句:“人而无信,不死何为?言行相悖,一只老贼!教甚文书,误人子弟?” 写完后,她还特意将这封信抄了一份,贴在了学宫的 “文评栏” 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周敬之在途中收到回信,看完后气得当场吐血,一病不起。回到北方后,他再也没脸谈论诗棋,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
自此之后,上阴学宫的风头,几乎全被徐渭熊一人抢光。无论是学宫的 “兵术论辩”,还是 “文评大会”,只要有徐渭熊参加,其他人便只能沦为陪衬。许多求学上阴的各国士子,都是冲着徐渭熊而来 —— 有人是想拜她为师,学习纵横十九道;有人是想与她对弈,证明自己的才华;还有人只是想亲眼看看,这位 “北凉姑奶奶” 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学宫的稷下学士们,在私下里常常将徐渭熊与春秋时期的传奇人物黄龙士相比。黄龙士曾是上阴学宫最为得意的门生,他搅弄春秋风云,以一人之力影响天下格局,被人称为 “春秋搅屎棍”。而如今的徐渭熊,无论是才华、锋芒,还是在天下掀起的波澜,都与黄龙士有着惊人的相似。
“徐渭熊的谋略,丝毫不逊于黄龙士,若是生在春秋,说不定也能搅弄风云。”
“她的纵横十九道,比黄龙士的‘黄龙棋’更具深意,未来必定能流传千古。”
“黄龙士靠的是‘谋’,徐渭熊靠的是‘才’与‘勇’,若是论综合实力,说不定徐渭熊还要更胜一筹。”
这些评价,渐渐传到了徐渭熊的耳中,可她却毫不在意。她知道,自己来到上阴学宫,不是为了与任何人相比,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期望,为北凉闯出一片天地。她在学宫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耀眼 —— 她用剑震慑了挑衅者,用才华赢得了尊重,用实力打破了中原士子对北凉的偏见。
徐渭熊知道,父亲徐骁在北凉默默关注着自己,徐凤年和徐龙象也在等着自己回去。她必须不断成长,学好谋略,练好本事,未来才能成为北凉的助力,成为徐凤年的后盾。
夕阳下,徐渭熊站在大意湖边,望着远方的北凉方向,眼神坚定。上阴学宫的岁月,是她成长的阶梯,也是她锋芒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可她早已做好了准备 —— 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她都会带着北凉的骄傲,一往无前。
————————————————
正所谓:
徐骁送女入学宫,斥资修堤换门庭。
十里长堤映湖景,学宫环境换新容。
渭熊得偿入名校,北凉家世助她行。
拜师祭酒与兵圣,起点颇高众人惊。
独占大意湖光好,惹来学子不平声。
首来挑衅劈发髻,再犯直接斩带头。
虽遭禁足立威名,无人再敢扰安宁。
天赋尽显创棋道,纵横十九传美名。
十且十三称妙手,棋坛十段众皆评。
点评文人论天下,当湖十局起纷争。
赞誉骂声各一半,论战十场碾压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