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4章 醉倚床帏念浮生 听潮谋策起波澜

第4章 醉倚床帏念浮生 听潮谋策起波澜(2 / 2)

论道结束后,李淳罡的境界一落千丈,从陆地神仙境直接跌到了指玄境。龙虎山的人见状,便借机对李淳罡发难,毁了他的剑心。剑心被毁,意味着李淳罡在剑道上很难再有进一步的突破,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李淳罡心灰意冷,独自一人离开了龙虎山。

在下山的路上,他遇到了吃剑老头隋斜谷。隋斜谷也是江湖中一位有名的剑客,他性格古怪,嗜剑如命,一直对李淳罡的 “剑神” 称号心怀不满。两人相遇后,隋斜谷便向李淳罡发起了挑战。此时的李淳罡心境受损,剑心被毁,实力大不如前,根本不是隋斜谷的对手。在对决中,李淳罡不幸被隋斜谷斩去了一臂。

接连的打击,让李淳罡彻底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生无可恋。心灰意冷之下,李淳罡来到了绿袍儿的老家澧都。在这里,他选择了画地为牢,独自一人居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中,终日与酒为伴,借酒消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回想起自己与绿袍儿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都变成了刺痛他心灵的利刃。他常常在梦中见到绿袍儿,梦中的绿袍儿依旧是那般活泼开朗,笑容灿烂,但当他想要伸手去触摸绿袍儿时,绿袍儿的身影却又消失不见,只留下他独自一人在梦中痛哭流涕。

就在李淳罡陷入人生最低谷,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北凉王徐骁的出现,给了他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当时的徐骁正值壮年,他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一直喜欢结交江湖中的高手。徐骁深知,在江湖之中,高手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可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因此,徐骁凭借着自己的人脉与实力,结交了大量的江湖高手,他麾下高手如云,阵容十分强大。

在马踏江湖的时候,这些被徐骁结交的江湖高手,都被徐骁以高官厚禄收买,为他卖命。这些江湖高手成为了徐骁强有力的杀手锏,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这些江湖高手的帮助,徐骁也不敢轻易发起马踏江湖的行动。徐骁本身也是一位武学高手,有着二品宗师的实力,他眼光独到,识人无数,自然认得当时的李淳罡。即使当时的李淳罡处于人生的最低谷,衣衫褴褛,姿态落寞到了极致,徐骁也依然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曾经风靡江湖的人物 —— 剑神李淳罡。

徐骁在见到李淳罡之后,心中十分感慨。他深知李淳罡的才华与实力,也知道李淳罡如今的困境。于是,徐骁当即决定收留当时落寞的李淳罡。为了能让李淳罡安心留在自己身边,徐骁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北凉王府中为李淳罡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听潮楼。听潮楼藏书丰富,环境清幽,是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李淳罡被徐骁的诚意所打动,同时也为了能有一个安身之所,便甘愿被压在听潮楼底,终日不见阳光。这一压,便是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李淳罡几乎与世隔绝,江湖上关于他的消息也渐渐变少,一代剑神,就只留下了传说在江湖之上流传。

尽管李淳罡将自己封印在听潮楼地下,不问世事,但由于他前期在江湖中的影响力实在太强了,“剑神” 的称号早已深入人心。而且这么多年来,天下始终没有传出李淳罡已死的消息,因此在天下十大高手排行榜中,依旧有李淳罡的名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段时间并不能算李淳罡退隐了江湖,他依然是江湖中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李淳罡在自己的回忆中,思绪不断翻腾,心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有年少成名的意气风发,有败给王仙芝的不甘懊悔,有失去绿袍儿的悲痛欲绝,也有被徐骁收留的感激之情。不知不觉中,夜已经越来越深,酒意也渐渐涌上心头,李淳罡的眼皮越来越沉重,最终,他在满是回忆的思绪中,慢慢的睡着了。月光依旧洒在他的脸上,仿佛在守护着这位历经沧桑的剑神,让他能在梦中得到片刻的安宁。

……

徐骁立于廊下,目光如炬,望着听潮楼楼底内的李淳罡。那昔日剑神虽身着粗布衣衫,眉宇间掩不住落寞,可方才谈及剑道时,眼底一闪而过的锋芒,早已被徐骁精准捕捉。他心中暗忖:“这李淳罡,绝非久居人下之辈。眼下虽似困兽,可只需一丝契机,必能重归巅峰,再现当年剑神风采。” 这般念头落定,徐骁嘴角不自觉勾起一抹笑意 —— 他心中那盘关乎天下的大棋,后期诸多关键节点,正需一位如李淳罡般的顶尖高手坐镇。有了这种把握,后续布局便多了几分胜算。

怀揣着满心愉悦,徐骁踏着暮色返回王府。夜色渐浓,皎洁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内室,温柔地笼罩着卧床的夫人吴素。他轻步走近,目光落在吴素微微隆起的腹部上,眼中瞬间盛满了柔情。“再过些时日,咱们的第二个孩儿就要降生了。”

徐骁低声呢喃,语气里满是期待。这些年征战沙场,他见惯了刀光剑影、生离死别,唯有在家人身边,才能寻得片刻安宁。他小心翼翼地俯身,在吴素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生怕惊扰了熟睡的妻儿。此刻屋内静谧无声,唯有月光与温情交织,成了他疲惫岁月里最珍贵的慰藉。

次日天刚蒙蒙亮,徐骁便起身前往听潮亭。此处乃是谋士李义山的居所,常年云雾缭绕,透着几分清冷。李义山见徐骁前来,并未多言,只是将早已备好的舆图铺开。“北莽虎视眈眈,若不早做防备,他日大军南下,中原恐遭灭顶之灾。” 李义山手指指向舆图上标注的 “流州”,语气凝重,“我有一计,名唤‘绝户计’。只需耗费数十年光阴,将流州打造成一个无官府管辖、无律法约束之地,让弱肉强食成为这里的生存法则,让权力者肆意横行,人命轻如草芥,使其沦为人间炼狱。”

徐骁闻言,眉头骤然拧紧。他虽常年征战,却也深知百姓之苦,这般计策,无异于将流州数十万百姓推入深渊。“此计太过残忍,流州百姓何辜?” 徐骁语气带着几分抗拒。可李义山却摇了摇头,进一步解释:“北莽骑军骁勇善战,若正面硬抗,我军胜算渺茫。流州地处北莽南下必经之路,若将此地化为炼狱,数十万百姓便成了天然的防线,他们的苦难,能极大削弱北莽的兵力,为中原争取喘息之机。”

接下来几日,李义山反复劝说,从天下大势到战局利弊,层层剖析,言辞恳切。徐骁虽心中不忍,却也明白李义山所言非虚 —— 在天下安危面前,个人的仁慈似乎显得格外苍白。最终,他长叹一声,缓缓点头:“罢了,便依你之计。只是今日前来,是想与你再打磨细节,尽量让流州百姓提前迁离这是非之地,能多救一人,便是一人。”

李义山见徐骁松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计策被采纳的释然,也有对百姓的愧疚。二人随即俯身舆图前,对着流州的地形、百姓迁徙路线等细节,细细商议起来,试图在这残酷的计策中,为流州百姓寻得一线生机。可即便如此,“阴谋毒士” 的骂名,也自此与李义山紧紧绑定,日后他病逝之时,不少人更是将其归为 “报应天谴”,令人唏嘘不已。

————————————————

正所谓:

十六金刚惊江湖,十九指玄震五都

廿四踏云登天象,剑甲魁首傲春秋。

白帝转世武帝逢,怜才未展三尺锋。

绿袍血染青衫泪,木马牛折剩孤忠。

断臂老怪隋斜谷,酆都门前绕三途。

听潮亭下埋剑骨,北凉雪中守荒庐。

徐瘸子携酒夜来,绿袍坟前酹尘埃。

绝户计定天下局,犹记当年剑开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