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紫禁山庄,是近年江湖崛起的新势力,庄主慕容桐皇据说练就了‘紫禁神掌’,麾下招揽了不少亡命之徒,当年西楚战场上,就有他们的人暗算了我军三名校尉。”徐骁手指重重点在那三个字上,“诸位,我们马踏江湖的第一战,就从这里开始。”
剑九黄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好得很,正好活动活动筋骨。”他布囊里的剑似乎也感应到主人的心意,轻轻颤动了一下。
徐堰兵依旧面无表情,只淡淡道:“何时动身?”
韩崂山拂尘一扫:“贫道已算出,此庄气运衰竭,正是破阵良机。”
徐骁朗声笑道:“好!有你们三个在,本王这心里就踏实了。”
吴素在一旁静静听着,见三人虽性情各异,却都对徐骁忠心耿耿,眼中不由泛起暖意。剑九黄当年是江湖散人,被徐骁以诚心招揽;徐堰兵曾是敌对将领,战败后为徐骁的胸襟折服;韩崂山更是放弃了龙虎山的高位,甘愿留在北凉辅佐。这些人,都是徐家军的底气。
“王爷,”韩崂山忽然开口,“这紫禁山庄地势险要,庄内布有奇门遁甲,贫道愿先行探路,破了他的阵法。”
剑九黄立刻道:“我跟韩道长一起去,正好试试我这新炼的剑。”
徐堰兵道:“我守在庄外,防止有人逃脱。”
徐骁点头:“就这么办。具体部署,等会儿到了清凉山脚下,再跟将士们细说。”
巳时三刻,清凉山脚下的空地上,十二万大军已列阵完毕。
黑压压的人群如潮水般铺展在山脚下,甲胄反射着日光,汇成一片流动的银海;长枪如林,直指苍穹;战旗飘扬,“徐”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
徐骁与吴素并肩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剑九黄、徐堰兵、韩崂山,以及刚调兵回来的褚禄山、袁左宗。高台之下,十二万双眼睛齐刷刷望来,目光中充满了崇敬与战意。
徐骁深吸一口气,声音通过亲兵的号角传遍全场:“诸位将士!”
话音落下,十二万人同时肃立,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滞了。
“还记得西蜀的青城山吗?”徐骁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彻骨的寒意,“当年我们攻到城下,那帮道士躲在山里装神弄鬼,用妖法害死了我们三千兄弟!”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怒吼,不少老兵握紧了手中的兵器,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还记得西楚的广陵江吗?”徐骁继续道,“龙虎山的天师们披着道袍,拿着桃木剑,帮着敌军凿沉了我们的战船,让你们的袍泽死在冰冷的江水里,连尸首都找不回来!”
怒吼声越来越响,如闷雷滚过大地。有年轻士兵听得目眦欲裂,恨不得立刻提刀冲出去。
“江湖,江湖!”徐骁猛地一拍高台栏杆,震得木头咯吱作响,“他们自诩名门正派,却在战场上暗箭伤人;他们标榜侠义为先,却看着我们的兄弟流血而无动于衷!如今,离阳要收拾他们,本王要告诉你们——这不是朝廷的事,这是我们徐家军的事!是复仇!”
“复仇!复仇!”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直冲云霄,惊得山间飞鸟四散。
“眼前这座紫禁山庄,就是我们复仇的第一站!”徐骁指向西北方,“里面的人,手上都沾着我们兄弟的血!今日,我们就要踏平这座山庄,让天下江湖人看看——我徐家军的账,不是那么好赖的!”
他拔出腰间的北凉刀,刀身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你们,敢不敢跟本王一起去?”
“愿听将军之令!”
“马踏江湖!为兄弟复仇!”
“杀!杀!杀!”
十二万人同时拔刀,刀光如浪,声震寰宇。吴素站在徐骁身侧,看着眼前这撼天动地的场面,眼中闪过一丝泪光,随即又化为坚定。她知道,自家夫君这一步,既是为了那些死去的将士,也是为了北凉的长治久安。江湖势力盘根错节,若不趁此机会打压,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徐骁将刀归鞘,声音恢复了沉稳:“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
号令如传薪火,从高台传到阵前,再传遍整个队伍。十二万大军开始移动,步伐整齐划一,踩得大地微微震颤。
徐骁走下高台,与吴素对视一眼,两人同时翻身上马。剑九黄扛着剑囊,与徐堰兵、韩崂山跟在身后;褚禄山、袁左宗则策马奔向前军,开始调度队伍。
马蹄声、脚步声、甲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雄浑的进行曲。大军如一条钢铁巨龙,朝着西北方的紫禁山庄缓缓移动,龙首所向,尘土飞扬,杀气弥漫。
阳光正好,照在徐骁与吴素并辔前行的身影上,也照在十二万将士坚毅的脸庞上。前路或许布满荆棘,但这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军队,从未怕过任何挑战。
马踏江湖的序幕,就此拉开。
————————————————
正所谓:
北凉王帐聚虎臣,六子听令各衔命。
禄山肥躯藏锐锋,左宗青甲伴王行。
芝豹白袍镇北境,龙骑横槊慑天兵。
当国铁塔守要道,重甲沉雷护边城。
熙真羽扇弄机变,分化江湖巧制衡。
姚简布囊藏星斗,堪舆破阵鬼神惊。
四英留守固根本,北莽南蛮莫敢轻。
凉山脚下列雄师,十二万甲映日明。
徐骁振臂呼旧恨,血债须教血来清。
将士齐声震山岳,马踏江湖誓必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