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2章 洪嘉北奔谋远计 离阳诡计多端起

第2章 洪嘉北奔谋远计 离阳诡计多端起(2 / 2)

李义山微微一笑,谦逊地说道:“王爷过奖了,这计划目前还只是个初步的构想,若要真正实施,还需要各方势力的协同合作才行。”

徐骁连忙追问:“哦?需要哪些人呢?李兄但说无妨,只要是我徐骁能够办到的,绝不推辞!”

李义山略作思考,缓缓说道:“要想让这个计划顺利进行,燕敕王的谋士纳兰右慈、春秋魔头黄龙士以及离阳帝师元本溪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无论是明面上的支持,还是暗地里的协助,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动的,都至关重要。”

徐骁听完,毫不犹豫地应道:“好!赵兄有何难处,尽管开口。需要谁来帮忙,只要你一句话,我徐骁必定全力以赴!”李义山见徐骁如此爽快,心中甚是欣慰,他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我心中已有合适人选。”

徐骁好奇地问:“哦?不知李兄看中了我哪个义子?”

李义山回答道:“我都想好了,让小叶来帮我吧!做这个需要有谍报能力的,你这几个义子中,禄球儿最合适,但是他的「拂水房」离不开他。因此,让小叶来帮我就可以。”

徐骁则大大咧咧地说:“好!明儿我便和小叶说。”

之后,徐骁就在听潮亭里与李义山继续商量着一些细节,两人边喝边谈,身边的酒坛已经空出了一两个,但他们的思绪却愈发清晰,对北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

而在千里之外的离阳皇城——太安城。离阳王朝的辉煌宫阙隐于云雾缭绕之中,仿佛是天地间最为庄严的象征。而在这巍峨宫殿的深处,有一片静谧之地——后花园,它远离了前朝的喧嚣与纷扰,成为了老皇帝赵礼沉思与决策的避风港。此时正值黄昏,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了绚烂的橙红,却也平添了几分苍凉与沉重。

老皇帝赵礼,一位历经风雨、权谋深沉的君主,正站在花园中的一座古亭之下,手中紧握着一份由其帝师元本溪精心撰写的奏折。元本溪,这位智计无双的老臣,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谋略,辅佐赵礼多年,共同见证了离阳王朝的崛起与强盛。然而,此刻奏折中所列出的每一项建议,都如同锋利的刀刃,直指王朝的心脏——北凉徐家军,这支刚刚立下赫赫战功、平定六国的铁血之师,如今却成了离阳皇权眼中最棘手的隐患。

元本溪提出的策略,是一套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捧杀—抽血—孤立”组合拳,旨在不动声色间将北凉徐家军从王朝的功臣转变为潜在的威胁。其核心矛盾,在于离阳王朝无法容忍一个强大到足以自成一国的势力存在于其疆域之内,即便是曾经的战友与功臣。

第一计,明封暗贬。赵礼已经下旨封徐骁为“大柱国”“北凉王”,表面上是对其功绩的最高赞誉,实则剥夺了他在中枢的实权,迫使他远离太安城的政治中心,仅保留了对边军的指挥权。这一招,既保全了徐骁的面子,又巧妙地削弱了他的影响力。

第二计,军事渗透。元本溪建议派遣文臣赴北凉担任监军,名义上是协助管理,实则监视徐家军的一举一动,切断北凉将领的晋升通道,让有志之士望而却步。同时,暗中扶持如顾剑棠等将领,逐步分割徐家军的军权,形成制衡之势。此外,禁止科举士子投效北凉,将北凉籍官员调入京城闲置,使得北凉文官体系长期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行政力量。

第三计,人才封锁。与第二计相辅相成,通过严格控制人才流动,确保北凉无法获得新鲜血液,从而在长远上削弱其发展潜力。这一招,如同釜底抽薪,让北凉在人才储备上逐渐枯竭。

第四计,财政枷锁。离阳王朝以“军费拨款”为名,每年向北凉输送三百万两白银,看似慷慨解囊,实则让北凉经济高度依赖朝廷,失去了自主造血的能力。一旦朝廷断供,北凉将陷入经济困境,难以自持。

第五计,贸易封锁。禁止中原商队进入北凉交易盐铁等战略物资,截断丝绸之路的商税分成,迫使北凉不得不以高价从其他渠道进口所需物资,进一步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第六计,货币战争。打压徐骁私铸的“北凉通宝”,通过操纵货币市场,使离阳货币贬值,引发北凉境内的通货膨胀,从而在经济上对北凉进行致命一击。

第七计,制造对立。散布“徐骁欲血洗广陵江”的谣言,煽动六国遗民对北凉的仇恨;强令徐骁“马踏江湖”,使其成为武林公敌,从而在道义上孤立北凉,失去民心。

第八计,边境纵容。默许北莽袭扰北凉边境,意图通过小规模的冲突消耗徐家军的兵力,甚至曾纵容董卓率军劫掠北凉三州,进一步削弱北凉的军事实力。

赵礼站在亭中,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面部表情完全笼罩在阴影之中,让人难以揣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深知,元本溪的每一计都直击要害,却也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北凉徐家军,这支曾经为离阳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如今却成了他心中难以割舍的痛。他既不想看到北凉坐大,威胁到王朝的稳定;又不愿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夕阳渐渐西沉,夜幕悄然降临,赵礼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决定性的答案。而后花园中的一切,也在这沉默中,静静地等待着历史的裁决。

————————————————

正所谓:

徐骁挥师破襄樊,铁骑奔腾尘烟漫。

城头旌旗皆倒卷,敌军胆丧心魂散。

离阳帝诺践约还,妻儿归聚喜团圆。

徐公信义守前言,径赴北凉志弥坚。

清凉山上谋新院,令遣禄山督其建。

褚将勤勉不辞难,半载华堂耀北川。

李公听潮隐高贤,心怀天下思一统。

洪嘉北奔策如泉,徐公颔首赞奇功。

六子各展凌云勇,镇守北凉如铁桶。

岗位心仪意气雄,边疆稳固敌难动。

千里王庭风云涌,元师列策心忡忡。

八条毒计遏徐锋,帝裁善恶待时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