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31章 千骑奇袭破蜀关 长陵遗恨终雪前

第31章 千骑奇袭破蜀关 长陵遗恨终雪前(1 / 2)

春秋乱世,烽火连天,诸侯纷争,战事如麻。徐骁,麾下谋士如云,猛将似雨,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局中,谋求着开疆拓土、一统山河的大业。彼时,西蜀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却也成了徐骁眼中的必取之地。

赵长陵,徐骁帐下谋士之首,才情卓绝,智谋超群。他深知西蜀虽险,但若能速战速决,直取西蜀都城,必可一举荡平此地,为北凉再添疆土。于是,他向徐骁力陈“速战速决”之战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西蜀都城,在敌军尚未反应过来之时,便将其彻底击败。

徐骁端坐在营帐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刚毅的面庞。此时,一则关于赵长陵之计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他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量起来。

西蜀之地,那是一片充满神秘与险峻的所在。其地势之险,犹如上天精心布置的一道天然防线。而剑阁,更是这防线中的关键枢纽,宛如一颗镶嵌在咽喉要道的璀璨明珠,掌控着西蜀的生死命脉。剑阁之处,大小剑山连绵起伏,相互连接,那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仿佛是巨人伸出的利刃。两山之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两侧悬崖峭壁如刀削斧砍一般,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屏障。

徐骁深知,若率领大军正面强攻剑阁,那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恶战。士兵们将面临的是如雨点般落下的箭矢、滚木礌石,以及那陡峭山壁带来的巨大阻碍。每一次冲锋,都可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逝;每一次推进,都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即便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最终胜负也难以预料。毕竟,西蜀守军占据着如此有利的地形,以逸待劳,有着天然的防御优势。

然而,赵长陵提出的“速战速决”战略,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徐骁明白,战争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能迅速突破剑阁这一关键防线,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取西蜀都城,那便可打乱敌军的整体部署。西蜀军队分散各地,一旦都城告急,必然陷入混乱之中,各路援军也会因慌乱而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到那时,北凉军便可乘胜追击,一举奠定胜局。

就在徐骁陷入沉思之时,营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身材肥胖的身影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徐骁的义子褚禄山,他看似憨态可掬,圆滚滚的身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脸上总是挂着看似无害的笑容。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褚禄山实则心思缜密,智勇双全,在战场上有着独特的谋略和果敢的决策力。

褚禄山走进营帐,恭敬地向徐骁行礼后,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攻打西蜀的不同看法。他深知剑阁之险,正面强攻绝非上策,那无疑是让士兵们去送死。于是,他向徐骁提出,愿带领一千骑兵,从西蜀小路夹攻西蜀皇都。

这条小路鲜为人知,地形复杂,但褚禄山经过精心侦察和分析,认为可以避开剑阁等主力防线。若能率领这一千骑兵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西蜀皇都附近,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西蜀军队措手不及。

徐骁听闻褚禄山之计,心中不禁大喜。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义子了,褚禄山虽然外表粗犷,但为人粗中有细,行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而且,他有着一种死战精神,在战场上从不退缩,总是冲锋在前,为士兵们树立榜样。

徐骁深知,若真能率千余轻骑兵绕道奇袭西蜀皇都,突破蜀地天险,那必将为北凉军主力打开进攻通道。到那时,剑阁的守军必然会陷入两难境地,若回援皇都,则剑阁防线不攻自破;若坚守剑阁,则皇都危在旦夕。

于是,徐骁开始权衡利弊。他既看到了赵长陵“速战速决”战略的可行性,也认可褚禄山奇袭皇都的妙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采纳褚禄山之计,同时也不完全放弃赵长陵的战略,而是将两者相结合,制定出了一套更为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命令褚禄山率领一千骑兵秘密出发,沿着西蜀小路悄然前进,务必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同时,他亲自率领徐家军主力,做出大张旗鼓向西蜀进发的态势,吸引西蜀军队的注意力。

按照既定计划,徐骁率领徐家军主力,浩浩荡荡地向西蜀进发。一路上,旌旗飘扬,战鼓阵阵,马蹄声如雷鸣般响彻大地。士兵们士气高昂,步伐整齐,仿佛一支不可战胜的钢铁洪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徐家军便来到了西蜀的剑阁之下。

站在剑阁之下,徐骁抬头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和陡峭的关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但他目光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此时,徐家军列阵以待,徐字旌旗蔽日,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刀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徐骁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他静静地望着眼前的剑阁,心中暗自思量着破敌之策。

而在剑阁之上,西蜀皇帝得知北凉军进攻西蜀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他深知剑阁乃西蜀之咽喉,是保卫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若剑阁有失,则西蜀危矣,整个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派西蜀剑皇苏茂率精锐剑士死守此地。

苏茂,在西蜀可谓是大名鼎鼎,他是西蜀剑术第一高手,剑术高超,威名远扬。他自幼习剑,历经无数次的磨砺和挑战,剑术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手中的长剑,犹如一条灵动的蛟龙,在战场上能瞬间取人性命。他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精锐剑士登上剑阁。

这些剑士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精英,他们个个身手矫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峻和坚定。苏茂站在剑阁之上,望着下方黑压压的北凉军,心中暗自冷笑。他深知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徐家军若想正面突破,无疑是痴人说梦。于是,他下令剑士们严守关隘,不得擅自出击,只等徐家军自投罗网。

徐骁看着剑阁上严阵以待的西蜀守军,心中也明白正面强攻绝非易事。但他并未急于下令进攻,而是按照计划,先以轻骑诱敌出关。他派出一支轻骑部队,这支部队由经验丰富、身手敏捷的士兵组成。他们在剑阁前来回驰骋,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仿佛一条黄色的巨龙在翻滚。他们还时不时地发出震天的呐喊声,做出一副要强行突破的架势,试图吸引西蜀守军的注意力。

苏茂站在剑阁上,看着下方来回驰骋的徐家军轻骑,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深知徐家军勇猛善战,在战场上有着极高的声誉。若让他们找到突破口,后果不堪设想。他犹豫再三,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战况。一方面,他担心出关迎敌会中了徐骁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徐家军真的突破防线,威胁到剑阁的安全。最终,在部下的再三劝说下,他还是决定派出士兵出关迎敌,试图将徐家军轻骑击退。

就在西蜀士兵出关的瞬间,徐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这调虎离山之计终于奏效了。他立刻下令主力部队绕后奇袭,向剑阁后方发起猛烈进攻。徐家军主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迅速向剑阁后方涌去。他们脚步匆匆,却又不失整齐,喊杀声震天动地。

西蜀士兵们正与徐家军轻骑激战正酣,突然听到后方传来喊杀声,心中大惊。他们回头一看,只见徐家军主力如潮水般涌来,那密集的阵型和凌厉的气势让他们心中顿时慌了神。原本整齐的队形开始出现混乱,士兵们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继续与轻骑战斗还是回防后方。

苏茂在剑阁上看到这一幕,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自己中了徐骁的调虎离山之计,但此时后悔已晚。他急忙下令剑士兵们回防,但为时已晚。徐家军主力已经突破了剑阁后方的防线,与前方轻骑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此时,剑阁之上,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闪烁不停,血雨腥风弥漫在空气中。

西蜀士兵们虽然勇猛,但在徐家军的强大攻势下,渐渐有些抵挡不住。苏茂手持长剑,奋勇杀敌,他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每一次挥剑都能带走一条生命。然而,他身上也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但他依然坚守在阵地上,不肯退缩一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绝和悲壮,仿佛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扞卫剑阁的尊严。

然而,双拳难敌四手,西蜀士兵们的伤亡越来越大,防线也逐渐被徐家军突破。苏茂看着眼前惨烈的战况,心中悲愤交加。他知道,剑阁已经守不住了,西蜀的命运也岌岌可危。但他依然不甘心失败,他决定率领残军返回西蜀皇城镇守,为西蜀做最后的挣扎。他相信,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与北凉军战斗到底,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守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于是,坚守一个月后,他带着剩余的士兵,怀着悲壮的心情,缓缓撤离了剑阁,向着西蜀皇城的方向奔去……

在那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时代。此刻的西蜀剑阁,徐家军与西蜀剑皇率领的剑士们的战局胶着,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将士们的鲜血。就在徐骁统率着北凉军主力,与西蜀那群桀骜不驯的剑士们在剑阁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之时,一场悄无声息却又决定着战局走向的奇袭行动,在暗夜中拉开了帷幕。

褚禄山,这位北凉军中以勇猛和智谋着称的将领,此刻正站在一处隐秘的山坳里,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他手中紧紧握着缰绳,身旁是一千名精挑细选的轻骑兵。这些骑兵个个身手矫健,眼神中透露出无畏与果敢。褚禄山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西蜀之地,山川险峻,易守难攻,而他们的目标竟是直捣西蜀皇都。

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重重包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然而,他毫无惧色,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定要成功突破蜀地天险,为北凉军主力打开进攻通道,让徐家军的旗帜在西蜀的土地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