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18章 徐军破境势难挡 北汉危局求援忙

第18章 徐军破境势难挡 北汉危局求援忙(2 / 2)

接到命令的左翼部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如同幽灵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敌军的侧翼。当敌军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侧翼突然杀出的徐家军让他们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徐骁站在中军大帐前,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如他所料般发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容。

在一场激烈异常的战斗中,徐家军遭遇了一支北汉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堪称北汉的王牌之师,装备精良至极,每一件武器都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锋利与致命。他们训练有素,士兵们个个身姿矫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他们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巧妙地布置防线,顽强地抵抗着徐家军的进攻。

徐骁骑在高头大马上,远远观察着这支敌军。他并没有急于强攻,而是静静地凝视着,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光芒。他仔细观察敌军的阵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他敏锐地发现敌军的右侧防守较为薄弱,如同一个坚固堡垒上的一处裂缝。

徐骁心中一喜,立刻果断下令,派出一支精锐骑兵。这支骑兵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悄无声息地从右侧迂回包抄,迅速向敌军的后方冲去。马蹄声如雷,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同时,徐骁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从正面发起猛烈的攻击。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惨烈而又壮观的画面。

在徐家军的前后夹击下,北汉的这支精锐部队很快就陷入了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原本整齐的阵势瞬间土崩瓦解。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徐家军终于成功地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徐家军以他们的英勇和智慧,再次书写了辉煌的战绩。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徐家军便顺利抵达北汉的都城外围。此时的北汉都城,宛如一座被重重包围的孤岛,城门紧闭,仿佛在抗拒着外界的侵袭。城墙高大坚固,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城楼上旌旗飘扬,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威严。守军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警惕,他们深知,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即将来临。

徐骁勒住缰绳,抬头望着眼前的都城,心中明白,一场更加艰苦、更加残酷的战斗即将打响。这座都城,是北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他们最后的防线,北汉必然会拼尽全力进行守护。

此刻的北汉,面临着徐家军的强大压力,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北汉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阴沉。他深知,虽然北汉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但实际上,这些兵的战斗力却是十分薄弱。多年来的安逸生活和内部的矛盾纷争,使得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和顽强的斗志。仅凭北汉自身的兵力,很难抵挡徐家军那如狼似虎的进攻。

于是,他立刻召集朝中大臣,紧急商议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集中主要兵力守卫都城,并命令名将樊盛伟坐镇中军,指挥防御作战。樊盛伟,这位北汉的传奇名将,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曾多次率领北汉军队取得胜利,在北汉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樊盛伟接到命令后,立刻赶到都城。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徐家军那密密麻麻的营帐,心中充满了忧虑。那连绵不绝的营帐,仿佛是一片黑色的海洋,随时都可能将北汉都城吞噬。他深知徐骁的厉害,这位离阳的战神,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他也明白这场战争的艰难,北汉与徐家军实力悬殊,想要守住都城,绝非易事。

但他更清楚,自己身为北汉的名将,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绝不能退缩。为了增强都城的防御力量,樊盛伟下令加固城墙。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劳作,用巨大的石块和泥土加固城墙,使其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他还设置各种防御设施,如箭楼、陷阱等。箭楼高耸入云,上面摆放着无数的弓箭,随时准备向敌人射出致命的箭矢;陷阱则隐藏在城墙周围,等待着敌人的落入。

此外,他还安排了大量的士兵在城墙上巡逻,严密监视徐家军的动向。士兵们手持武器,眼神警惕地注视着远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除了加强防御之外,北汉皇帝还派人前往各国求援,尤其是东越国。他深知东越国是北汉最有可能得到支援的国家,东越国与北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于是,他派出了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重礼前往东越国。

使者一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见到了东越国国王。使者声泪俱下地说道:“大王,如今北汉危在旦夕,徐骁率领的徐家军如猛虎般势不可挡,北汉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北汉被徐骁攻克,那么离阳的下一个目标必将是东越国。大王与我国素来交好,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利益。若此时能出兵相助,共同对抗徐骁,待击退徐骁后,我国愿与东越国共享天下,共同开创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东越国国王听后,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徐骁的野心和实力,徐骁统一中原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他也担心若北汉被灭,离阳会对东越国构成威胁,使东越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是,他答应了北汉的请求,决定出兵支援北汉。

北汉皇帝得到东越国答应出兵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立刻开朝会,与朝堂百官商议作战计划。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让东越军队绕道徐家军后方,待时机成熟后,与北汉大军前后夹击徐家军,一举将徐家军消灭,扭转北汉的危局。

徐骁虽然已经率领徐家军抵达北汉都城外围,但他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他深知北汉都城防守严密,城墙高大坚固,守军众多且训练有素。若贸然强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而且还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他一边命令士兵们休整待命,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一边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北汉国内的动静以及东越国的动向。

几天后,探子传来消息,称东越国已经答应出兵支援北汉,并且正在秘密调集军队,准备绕道徐家军后方。徐骁听后,心中微微一凛,但他并没有慌乱。他深知,这是一场智谋与勇气的较量,只要自己应对得当,就能够化解这场危机。

徐骁立刻召集赵长陵和李义山,一同商讨对策。赵长陵率先开口,他目光坚定,建议道:“将军,我们可以派出一支奇兵,这支奇兵需由最为精锐的士兵组成,他们要具备敏捷的身手和顽强的斗志。提前埋伏在东越国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待其进入埋伏圈后,一举将其歼灭。这样,就可以消除东越国对我们的威胁,让我们能够专心攻打北汉都城。”

李义山却摇了摇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妙,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东越国军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狡猾的战术。若他们有所察觉,改变了行军路线,我们的埋伏就会落空。而且,我们若派出奇兵,必然会分散兵力,这对我们攻打北汉都城不利。一旦北汉趁机发动反击,我们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徐骁沉思片刻后,说道:“两位谋士所言都有道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东越国军队的到来,我们要做好东越国背后侵袭的可能。可安排十万人于后方,这十万人要严阵以待,构建起坚固的防线,防止东越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同时派人前往离阳朝廷,让陛下派人出兵东越,从源头上解决东越国这个隐患。只要东越国自顾不暇,就无法支援北汉,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攻打北汉都城。”

赵长陵和李义山听后,纷纷点头称赞,认为这是一个万全之策。于是,徐骁立刻按照计划行事。他精心挑选了十万人马,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前往后方布防。同时,他派出信使,快马加鞭前往离阳朝廷。

几日之后,派去离阳的士兵回来后,来到徐骁面前,抱拳说:“将军,陛下已经派顾剑棠将军前往攻打东越。顾剑棠将军乃是我离阳的名将,他智勇双全,定能给东越国一个沉重的打击。”

徐骁听后,心中大定。他知道,有了离阳朝廷的支持和顾剑棠将军的出兵,东越国的威胁已经大大减轻。现在,他可以更加专心地制定攻打北汉都城的计划,为离阳的统一大业迈出坚实的一步。

————————————————

正所谓:

徐帅帐中聚贤良,长陵义山共参详。

北汉城坚兵虽弱,地势有凭心不慌。

东越与汉情谊厚,恐其援兵后方藏。

十万黑骑严阵待,护我后路稳如冈。

更遣信使离阳去,紧盯东越莫疏防。

且看徐公施妙策,一统山河志气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