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6章 离阳帝梦统中原 太岁荐骁探将才

第6章 离阳帝梦统中原 太岁荐骁探将才(2 / 2)

赵礼听到杨太岁的话后,原本有些萎靡不振的精神瞬间变得亢奋起来,就如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突然瞥见了一丝微弱的曙光一般。他的双眼猛地一亮,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双手更是如同铁钳一般紧紧地抓住了椅子的扶手,似乎生怕错过杨太岁接下来所说的任何一个字。

杨太岁见状,心中稍安,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稍稍平复下来,然后用一种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说道:“陛下,不知您可曾听闻过徐骁此人?”

这一句话,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老皇帝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飞速地搜索着关于“徐骁”这个名字的记忆。

刹那间,无数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如幻灯片一般不断闪现。有金戈铁马、喊杀震天的战场厮杀,有朝堂之上群臣激辩、唇枪舌战的激烈争论,然而,尽管这些场景如此繁多,他却始终未能在其中找到与“徐骁”相关的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皇帝的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在经过了漫长的沉默之后,他迟疑地开口说道:“莫不是那个从锦州一路杀至辽西,最终入主中原的人?”他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一丝疑惑和不确定,似乎对自己的答案也并不是十分有把握。

杨太岁沉默不语,只是微微颔首,表示对赵礼的猜测表示认可。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其中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意,似乎在肯定赵礼的敏锐洞察力。

老皇帝见状,顿时来了兴致,他身体微微前倾,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哦?倒是听闻过此人,据说他之前还曾冒雨前往兵部借调了三百人马。难道此人真有如此大的能耐不成?”老皇帝的话语中流露出明显的期待之情,仿佛他已经看到了离阳王朝一统天下的曙光。

杨太岁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有力:“陛下所言极是,此人确实颇有本事,听说他借了三百人马一年以来,一路过关斩将,如今转战中原后更是实力更是空前壮大!若是能让他为朝廷所用,定当会为陛下的一统中原有着无比的作用。”

老皇帝赵礼听着杨太岁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说道:“可是,他真的能够为我离阳效力吗?而且就算他愿意为我离阳效力,又能达到何种程度的忠诚呢?”

面对老皇帝的质疑,杨太岁并未急于回答,而是回忆起了自己与徐骁的一面之缘。

“启禀陛下,”杨太岁缓了口气,接着说道,“数年前,臣返回东越祭祖时,曾在东越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辽东与东越的边境地区有一股土匪势力异常猖獗,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说到此处,杨太岁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为接下来的叙述做铺垫。

“徐骁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要求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小股部队前去剿匪。”杨太岁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似乎对徐骁的勇气和果断颇为赞赏,“他深入敌后,巧妙地运用各种战术,充分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地对土匪发动攻击。”

“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畏,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最终,他成功地剿灭了土匪势力,为东越的百姓除了一大害。虽然辽东和东越有着世仇,但是为了东越的百姓,徐晓还是带领自己的辽东士兵灭了那伙土匪。此人虽说文才不大,但绝对是将才,在战场上那可是如鱼得水,指挥若定。他善于观察局势,能够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战术。他对士兵们关怀备至,深得士兵们的爱戴和拥护。虽然之前吃败仗如家常便饭,但是此人如有大的机会,定当是将才。”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敬佩和赞赏,仿佛在讲述着一个英雄的故事。

老皇帝沉默了好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期待。他心中既渴望得到徐骁这样的将领,又担心徐骁是否真心愿意为离阳王朝效力。他慢慢地说:“此人可为朝堂重用?”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思考着一个重大的决策。

杨太岁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说道:“如果陛下想知道,微臣不妨前去探一探。看看他是否有心为陛下效力,为离阳王朝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微臣可以先与他接触,了解他的想法和抱负,再向他传达陛下的诚意和期望。如果他愿意为陛下效力,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如果他有所顾虑,微臣也可以尽力说服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为皇帝排忧解难的准备。

老皇帝思虑片刻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他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有劳杨爱卿了。此事就拜托给你,一定要把情况摸清楚。如果徐骁真的有能力,且愿意为朕效力,朕定当重用他。”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离阳王朝统一的曙光。

之后,杨太岁又和老皇帝下了几局棋,每一局都仿佛在这乱世中寻找着破局之法。他们在棋盘上你来我往,斗智斗勇,仿佛在模拟着中原九国的局势。直到快用晚膳时,杨太岁才起身告退,并答应老皇帝赵礼,明日便起身去找徐骁。他走出御书房,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这一趟行程,可能会改变离阳王朝的命运。

————————————————

正所谓:

离阳赵礼坐龙庭,一心统中原志明。

登基数载寻能臣,奈无慧眼识将英。

空有壮志难施展,独对明月愁绪萦。

一日太岁伴君弈,棋盘纵横心难宁。

察颜知君有烦事,细问方晓统一情。

太岁闻言心有计,徐骁其人脑海映。

才略不凡战功显,或可助帝业功成。

然其心意难揣定,太岁自荐去探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