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徒步记录者 > 第394章 嘉兴,一只粽与一座湖的红色守望2

第394章 嘉兴,一只粽与一座湖的红色守望2(2 / 2)

· 桐乡煲:在桐乡市,桐乡煲自成一体,类似于金华的煲,但更具地方特色。明虾煲、黑鱼煲、牛蛙煲等,汤汁浓郁,配料丰富,是当地极具人气的平民美食。

· 海宁京粉与萝卜丝饼:在海宁,京粉(一种红薯粉丝)和萝卜丝饼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小吃,充满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非遗与传承:海宁皮影戏与嘉兴灶画

嘉兴的文化活力,在光影与色彩间传承。

· 海宁皮影戏:作为南宋皮影戏的重要传承地,海宁皮影戏以其精美的皮偶制作、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技艺,被誉为“皮影戏的活化石”,在盐官等地的剧场仍能观赏到演出。

· 嘉兴灶画:在嘉兴农村,民间艺人在农家灶头上的绘画——灶画,是一项独特的民俗。其题材多为吉祥图案,色彩鲜艳,是承载着美好生活愿望的民间艺术。

记录者最终结语:多元一体,运河滋养的富庶与风雅

徒步嘉兴愈久,愈能体会其作为“运河明珠”的多元与一体。

它既是革命的(南湖红船),

又是古典的(西塘、乌镇);

既是壮阔的(海宁潮),

又是精微的(绮园、莫氏庄园);

既是市井的(五芳斋粽子、桐乡煲),

又是风雅的(王国维、徐志摩)。

京杭大运河如同一条动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千年的繁华与交融。所有看似矛盾的特质——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琐碎,自然的狂暴与人文的静思,都在这里和谐共存,共同塑造了嘉兴从容、富足、且底蕴深厚的城市性格。

从湖州的“清远雅逸”到嘉兴的“多元交融”,记录者的旅程在浙江的最后一站,遇见了一座将家国情怀与水乡生活完美融合的城市。嘉兴,这部写在大运河上的史诗,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