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铜陵的青铜绿洲与江岸风情中转身,向内陆、向皖南的深处行进,去往那片文房四宝汇聚、古道与山水交织的秘境。
记录地点: 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
列车驶入宣城境内,窗外的景色变得愈发清丽。丘陵起伏,水网密布,一派典型的江南风光。宣城,这座有着“山水诗乡”美誉的城市,是文房四宝中宣纸、宣笔的故乡,亦是谢朓、李白等诗人纵情吟咏之地。我此行的徒步,便是一场在纸墨山水与古道沧桑中寻找中国文化基因的朝圣之旅。
第一层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千年传承
宣城的文化地位,首先由其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卓越贡献所奠定。
· 中国宣纸文化园:探寻“纸寿千年”的奥秘:我奔赴泾县,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古法宣纸制作的全过程:从青檀皮、沙田稻草的选料,到碓皮、捞纸、晒纸、剪纸的每一道工序。尤其是两位师傅抬帘捞纸的默契配合,一张张湿润的纸膜在瞬间成形,堪称技艺与力量的舞蹈。触摸着成品宣纸的柔韧肌理,方知何为“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 宣笔与徽墨的匠心:在宣州区与绩溪县,我探访了宣笔和徽墨的制作工坊。看匠人如何将千万根毛料梳理、分类,制成尖、齐、圆、健的宣笔;又如何点烟、和料、捶打、模压,制成“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的徽墨。这文房四宝中的三宝汇聚于此,让宣城的空气里都仿佛飘散着文化的馨香。
热度与核心总结: 文房四宝文化是宣城最独特、最深厚的文化根基,尤其是泾县宣纸,以其不可替代性,成为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和文化游客的朝圣之地,热度持续不减。
第二层次:徽杭古道,用脚步丈量徽商传奇
宣城的血脉中,流淌着徽商“寄命于商”的坚韧与开拓精神。
· 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的沧桑:我徒步了徽杭古道的精华段。这条连接古徽州与杭州的贸易通道,由一代代徽商脚踏肩挑开辟而成。攀登至海拔千余米的蓝天凹,看群山俯首,云雾缭绕;行走在陡峭的“江南第一关”石阶上,抚摸着被无数脚步磨得光滑的石板,仿佛能听到当年徽商们背着货物、怀揣梦想的喘息与脚步声。这不仅是一次体能锻炼,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精神之旅。
深度体验总结: 徽杭古道是华东最负盛名的徒步线路之一,它完美地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结合在一起,是体验宣城作为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绝佳户外课堂。
第三层次:诗山敬亭,相看两不厌的孤独与永恒
宣城的诗意,凝结在一座并不高峻,却因诗而名满天下的山。
· 敬亭山:诗山冠华夏的独坐之境:我登临敬亭山。因谢朓的“山水忽已开”和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漫步山中,翠云庵、广教寺双塔、翠云庵等古迹散落林间,环境清幽。在此独坐片刻,便能体会李白当年寻求精神慰藉与心灵共鸣的那份孤高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