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阜阳最深入人心的名片,非其花样繁多、扎实美味的面食莫属。
· 格拉条:阜阳灵魂面的硬核表达:在阜阳,无人不知格拉条。这种用压床“格拉”出来的粗壮面条,筋道十足,拌上浓郁的芝麻酱、荆芥和辣油,口感粗犷,味道香浓,是刻进阜阳人dNA里的家乡味。坐在街边小店,大口吃着格拉条,是体验阜阳烟火气的绝佳方式。
· 枕头馍:能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枕头馍,以其形似枕头、壮硕无朋而闻名。一个馍重达数斤,切开后馍瓤雪白,麦香浓郁,筋韧耐嚼。它不仅是食物,更是阜阳作为粮食主产区物产丰饶的象征,以及当地人朴实、厚重性格的体现。
· 粉鸡:名不副实的滑嫩鲜美:粉鸡并非鸡肉,而是将鸡胸肉裹上红薯淀粉敲薄,入水汆熟,口感滑嫩异常,汤头清淡鲜美,是阜阳美食中一道兼具营养与风味的特色菜。
· 太和板面与牛肉:阜阳下辖的太和县,其太和板面和太和牛肉同样名声在外。板面爽滑,牛肉醇香,构成了阜阳美食地图上的重要一环。
美食总结: 阜阳是当之无愧的“面食天堂”,格拉条和枕头馍是两大图腾,粉鸡、板面等则丰富了其味觉层次。这里的饮食风格,充满了平原地区的扎实与豪迈。
记录者结语:在厚重土地上升腾的生机
徒步阜阳,感受到的是一种基于土地的、磅礴而温暖的生命力。
它用千万人口,书写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样本;
它用亿吨粮仓,诠释着“中原粮仓”的无私奉献;
它用纵横水网,演绎着从水患治理到生态宜居的华丽转身;
它更用万千面食,喂养着一方百姓的胃与乡愁。
从亳州的“药都文脉”到阜阳的“平原史诗”,皖北的画卷呈现出更加浑厚、更加生活化的笔触。阜阳或许没有惊世骇俗的奇景,但它有的,是土地的厚重、人烟的稠密和生活的温度。这是一座需要慢慢品、从日常中去感受的城市。
我的阜阳记录暂告段落。下一章,我们将结束皖北的旅程,南渡淮河,去感受皖西的山水与红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