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徒步记录者 > 第234章 文脉千载 · 黄冈:教育之乡与东坡遗韵

第234章 文脉千载 · 黄冈:教育之乡与东坡遗韵(1 / 2)

列车驶离武汉,沿着长江向北行进。当的站名出现在眼前时,楚凡知道,这座以黄冈中学闻名全国、承载着东坡文化的城市,将展现给他另一种人文底蕴。

核心路线: 东坡赤壁 → 黄冈中学 → 李时珍纪念馆 → 红安革命旧址

徒步者所见与闻:

1. 东坡赤壁:文豪的千古绝唱

站在赤壁矶头,楚凡眺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这里虽非三国古战场,却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摩崖石刻上,大江东去四个大字依然气势磅礴。

一位研究宋词的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解:东坡先生在这里完成了文学上的蜕变,从失意官员成长为一代文豪。黄冈的山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篇章。

2. 黄冈中学:教育神话的源头

走进黄冈中学老校区,楚凡被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橱窗里展示着历年奥赛奖牌,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

一位退休老教师告诉他:我们的秘密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激发学生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源自黄冈深厚的文化底蕴。

3. 李时珍纪念馆:医圣的济世情怀

在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楚凡瞻仰了这位医药学巨匠的塑像。《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药材标本,无不诉说着医者仁心的传承。

老馆长动情地说:李时珍走遍千山万水尝百草,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至今仍是黄冈人的品格底色。

4. 红安革命旧址:将军县的红色记忆

在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楚凡参观了黄麻起义旧址。200多位将军的故里,处处可见红色印记。

一位烈士后代指着老照片说:我们红安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精神,至今仍在传承。

5. 舌尖上的黄冈:武穴酥糖与浠水蜜柚

在老街茶楼,楚凡品尝了黄冈的特色茶点。武穴酥糖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浠水蜜柚清甜多汁,回味悠长。

茶楼主人边沏茶边说:我们黄冈人待客,少不了这几样特产。甜在嘴里,更甜在心头。

在黄冈,楚凡感受到了人文精神的强大力量:

· 他在东坡赤壁领略了文学艺术的永恒魅力

· 他在黄冈中学体会了教育育人的崇高使命

· 他在李时珍纪念馆感受了科学精神的求真务实

· 他在红安旧址见证了革命理想的血火淬炼

这座城市,既有文人墨客的风雅,又有革命先烈的刚毅;既传承着千年文脉,又创造着教育奇迹。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卷书册和一支听诊器的轮廓。

他知道,在黄冈的旅程将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黄冈的第二天,楚凡决定深入探访这座文化名城的市井生活与人文细节。

6. 清晨的校园书声

天刚蒙蒙亮,楚凡就被附近校园的晨读声唤醒。循声走去,在黄冈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正迎着朝阳背诵古诗。琅琅书声与江风相伴,构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晨曲。

一位晨练的老人对他说:这是我们黄冈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刻在每个黄冈人骨子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