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卖柑橘的老农热情地递给他一个橘子:尝尝,我们宜昌的蜜桔,甜得很!这江边的气候,最适宜柑橘生长。
7. 三游洞的千年文脉
上午,楚凡探访了西陵峡口的三游洞。这里因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同游而得名,后又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再游而添彩。崖壁上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记录着千年文脉的传承。
一位研究石刻的学者告诉他:你看这些题刻,从唐宋到明清,就像一部刻在石头上的中国文学史。
8. 与新三峡人的对话
在夷陵广场的一家咖啡馆,楚凡遇到了一位从上海来的工程师。他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后来选择留在宜昌。
刚开始是为了工作,工程师望着窗外的长江,后来是真心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这里有大江大河的胸怀,也有小城生活的惬意。
9. 镇江阁的黄昏
傍晚,楚凡登上镇江阁。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楼阁,曾是商贾祈求航行平安的场所。如今,它静静地立在江边,见证着江轮的往来。
守阁的老人说:以前商人来这里拜龙王,现在游客来这里看风景。时代变了,但人们对长江的敬畏之心没变。
10. 夜观中华鲟
在中华鲟研究所,楚凡见到了这种长江里的活化石。透过玻璃幕墙,巨大的中华鲟在池中优雅游动。
研究员告诉他:为了保护这些长江的原住民,我们建立了这个保护区。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但我们也在努力守护长江的生命。
离开宜昌前的清晨,楚凡做了三件事:
11. 再望三峡
他再次来到三峡大坝观景台。晨光中,大坝显得格外壮观。他想起了这一路见过的江河——黄河的雄浑,汉江的清丽,清江的秀美,最终都汇入了眼前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江。
12. 收集第十三块石头
在葛洲坝下的江滩,他找到一块被江水冲刷得光滑的礁石。石头上天然的纹路,仿佛记录着长江千年的故事。
13. 新的领悟
坐在离开宜昌的车上,楚凡在笔记本上写道:
宜昌告诉我——
改变不可避免,但要懂得守护
发展势在必行,但要知道敬畏
人类可以建造大坝,但更要学会与自然和解
汽车驶过夷陵长江大桥,江面上货轮鸣笛,新的一天开始了。
楚凡知道,宜昌给予他的这份关于的智慧——
在发展与保护间平衡
在改变与传承间平衡
在人力与天意间平衡
将照亮他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