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徒步记录者 > 第217章 南阳:帝乡圣迹与玉润千年2

第217章 南阳:帝乡圣迹与玉润千年2(2 / 2)

他带走的,不是圣贤的雕像,而是一小块独山玉的边角料(年轻玉雕师所赠),和满心被智慧之源浸润后的明朗与通透。

在南阳的最后一个清晨,楚凡醒得格外安宁。他小心地将那块独山玉料用软布包好,与平顶山的瓷片、漯河的铅字放在一起。他的行囊,已是一部沉甸甸的、用脚步写就的文明史诗。

11. 最后的早餐:街角的油茶

他没有再去喝羊肉汤,而是在一条老街的转角,找到一家卖油茶的小摊。老师傅用长嘴壶冲出的油茶,咸香适口,里面撒着芝麻、杏仁和馓子碎。

这是老南阳的味儿,老师傅看着他,现在年轻人爱喝牛奶豆浆,记得这口的人不多了。

12. 与守祠老人的对话

在前往车站的路上,他再次路过医圣祠。一位在祠外扫地的老人看着他肩上的行囊,忽然开口:

要走了?

楚凡点头。

张仲景写《伤寒论》,是为救天下人,老人倚着扫帚,你走万里路,是为救你自己。现在,找到药方了吗?

楚凡怔住,随即会心一笑。有些答案,尽在不言中。

13. 白河边的告别

他绕路来到白河边,找了一处无人的台阶坐下。晨光中,河水泛着细碎的金光。他从岸边捡起一块被水流冲刷得圆润的鹅卵石,与之前收集的石头放在了一起。

这块来自白河的石头,与黄河、淇河、洹水、沙颍河、沙河、汝河的石头一起,构成了他心中完整的中原水系图。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一条河流的故事,一个城市的记忆。

14. 回望:智慧的沉淀

背上行囊,走向车站。南阳的街道开始苏醒,卖菜的吆喝声,学生的读书声,机车的轰鸣声......新的一天开始了。

他最后回望一眼,将所有的印象沉淀心底。

诸葛亮的智慧,张仲景的仁心,汉画像石的磅礴,独山玉的温润,以及那碗醇厚的羊肉汤......所有的圣贤遗迹与市井生活,最终都化作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既有智慧的深度,又有生活的温度。

15. 终章:归乡

列车启动,丘陵、平原、城镇再次向后飞驰。楚凡靠在窗边,内心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圆满。

他的徒步中国之旅,从北到南,从自然到人文,从远古到现代......最终在南阳,这个四圣故里,他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智慧不是为了高深莫测,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圣贤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用来启迪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