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灞陵桥景区,楚凡站在那座仿古石桥上,遥想当年关羽辞别曹操、挑袍而去的场景。桥头关羽的“辞曹碑”,记载着这段千古佳话。
景区讲解员动情地说:“曹操在这里赠袍,既是惜别,也是试探;关羽挑袍,既是不受馈赠的傲骨,也是不负刘备的忠义。这一赠一挑,就是三国!”
5. 舌尖上的许昌:热豆腐与禹州焖子
傍晚,楚凡品尝了许昌的特色小吃。热豆腐,并非豆腐脑,而是将豆花压制成型,浇上特制的辣酱、韭花、芝麻酱,口感独特。而禹州焖子,则以红薯粉条、肉末等蒸制而成,是地道的地方风味。
小吃摊主笑道:“俺们许昌的吃食,不像开封那么精致,但实在,有嚼头。就像俺们许昌人,不张扬,但内里有东西。”
在许昌,楚凡进行了一场从政治史诗到器物美学的穿越:
· 他在曹丞相府感受到了乱世枭雄的雄才大略与用人智慧。
· 他在春秋楼体会了贯穿中国历史的忠义文化。
· 他在神垕古镇领略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艺术与哲学。
· 他在灞陵桥回味了那个充满权谋与情义的三国时代。
· 他在热豆腐中品尝了这座城市的朴实与醇厚。
这座城市,就像它所处的“中原之中”的位置,不偏不倚,底蕴深厚。它既有金戈铁马的政治传奇,也有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将历史的宏大与技艺的精微完美融合。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方魏印和一抹钧瓷的窑变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