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楚凡步入洛邑古城。虽是现代复建的文旅项目,但飞檐斗拱,灯火璀璨,身着汉服的年轻男女衣袂飘飘,让人瞬间梦回盛唐东都。他在一家茶馆的二楼临窗坐下,看楼下人流如织,仿佛看到了千年前“洛阳女儿对门居”的市井繁华。
茶馆里表演的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告诉他:“我们复原的不仅是器物,更是那段开放、自信、万国来朝的气象。洛阳的魂,在盛唐。”
5. 舌尖上的洛阳:汤文化与水席
在洛阳,楚凡体验了独特的“汤文化”。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或羊肉汤,配上饼丝,是洛阳人一天的开始。而更为隆重的,则是号称“二十四道菜,道道带汤”的洛阳水席。
一家老字号水席的老师傅一边指挥上菜,一边如数家珍:“水席始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操办宴会,既要排场,又怕奢靡遭人议论,于是巧用汤水,做出这二十四道汤菜,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我们吃的,是历史,是智慧!”
在洛阳,楚凡进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朝圣:
· 他在龙门石窟见证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巅峰。
· 他在白马寺触摸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源头。
· 他在博物馆纵览了十三朝古都的兴衰变迁。
· 他在洛邑古城感受到了对盛唐气象的当代追慕。
· 他在水席中品尝到了融入饮食的历史智慧。
这座城市,就像它历经的朝代一样,既有佛国的超脱,又有尘世的繁华;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在当代复兴的活力。
楚凡的笔记本上,临摹了一尊卢舍那大佛的微笑。他带着对华夏文明核心之一的深切体认,即将继续他的中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