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城隍庙与市井烟火
长治的市中心,古老与现代交织。气派的城隍庙广场上,老人们提着鸟笼下棋,孩子们追逐嬉戏。而在不远处的英雄台市场,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傍晚,楚凡在市场里点了一碗长治特色的“羊肉烩面”,配上一个“肚肺汤”。面汤醇厚,羊肉鲜嫩,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同桌的本地司机大哥看他吃得满头大汗,笑着递过一颗蒜:“咱这儿的吃食,实在!跟咱长治人一样,不搞虚的!”
5. 湿地公园与“长治”的寓意
令楚凡意外的是,这座太行山城,竟拥有一片广阔的湿地公园——漳泽湖湿地。湖水浩渺,芦苇荡漾,飞鸟栖息,与南方的水乡并无二致。他在湖边遇到一位晨跑的企业职员。
“很多人觉得山西就是煤和山,”职员擦着汗说,“但我们长治,顾名思义,就是‘长治久安’。我们有山,也有水;有古老的历史,也想有宜居的环境。”他指向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我们正在努力,让这座古城变得更绿、更美。”
在长治,楚凡的感官被多重地刷新:
· 他感受了太行山的雄浑与刚健(大峡谷)。
· 触摸了“上党”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上党门)。
· 领略了古代工匠的极致匠心与信仰(观音堂)。
· 品尝了晋东南土地的淳朴与热烈(羊肉烩面)。
· 看到了资源型城市对绿色发展的渴望与努力(湿地公园)。
这座城市就像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一道沟通东西、承接古今的“门”。它不再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名字,而是由险峻的山水、古老的城楼、精妙的悬塑、鲜美的汤面和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构成的立体存在。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道雄峻的太行山脊。他在这里休整一夜,补充装备和给养。下一步,他将从这里南下,朝着那个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工天河”的精神高地——红旗渠的源头,也是他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地,河南林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