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明诏暗箭(2 / 2)

曹操看向这位算无遗策的谋士,语气缓和了些:“文和有何高见?”

贾诩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除天子诏书外,当命陈琳等饱学之士,即刻撰写讨逆檄文,以大白于天下。檄文不必如诏书般严谨,可尽数刘备历年之行径——如何鸠占鹊巢、窃取荆州,如何背弃与孙权的盟约,如何以诈力巧取豪夺益州同宗基业……将其‘外示仁义,内怀狡诈’的虚伪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更要着重渲染其‘僭越称王,形同谋逆’的事实!要让那些尚且被其蒙蔽的士人百姓,闻之而心生鄙夷,观之而洞悉其奸!”

“好!好一个诛心之策!”曹操赞许地点头,眼中寒光更盛,“不仅要打,还要打得狠,打得他刘备体无完肤,声名狼藉!华歆!”

“臣在!”

“传孤令:以朝廷名义,公告天下!悬赏千金,封万户侯,有能擒杀逆臣刘备者,无论身份,即刻兑现!同时,传令各州郡,严查通往蜀地之商路、人员,所有与蜀地有往来的商队、信使,一经发现,以通敌叛国论处,货物充公,人头落地!孤要让他困守西川!”

雷霆般的怒火与一系列凌厉的政治、舆论反击策略部署下去后,曹操的情绪似乎稍稍平复。他重新坐回主位,目光投向悬挂在侧壁那幅巨大的羊皮地图。他的视线越过许昌,越过京兆,最终定格在西部那一片广袤的区域——汉中,益州。

“刘备新得汉中,又刚刚称王,士气正旺,其锋暂不可撄。”曹操的声音恢复了作为统帅的冷静与理智,“我军新败,元气未复,民力疲惫,此时若仓促兴兵报复,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看向贾诩和刘晔:“西线……传孤军令给夏侯渊:放弃一切报复性进攻之念,全军转入守势!依托秦岭天险,深沟高垒,加固所有关隘(特别是斜谷、祁山等要地),不得擅自出战!但要不断以小股兵力袭扰,疲其民力,耗其粮草。让他刘备这汉中王,当得寝食难安!蜀道艰险,刘备大军远征,补给困难。给孤牢牢守住,待其师老兵疲,露出破绽,再图后计!”

这是一条基于现实的、清醒甚至有些痛苦的决策。意味着曹操短期内,承认了在军事上无法奈何刘备,被迫采取战略守势。

但曹操的进攻性,并未消失,只是转换了方向。

“守,并非坐以待毙。”曹操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幽深,“文和,你方才所言檄文,是明枪。除此之外,还需暗箭。”

贾诩心领神会:“大王所言极是。刘备看似势大,然其内部,绝非铁板一块。其麾下,粗略可分三派:最早追随的元从(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等),龙起潜渊的荆州派(诸葛亮、庞统、文聘等),入蜀后收纳的东州派(法正、李严等),以及益州本地的豪强大族(如吴懿、李恢等,乃至之前刘璋旧部)。这些团体,利益交错,矛盾暗藏。”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说下去。”

“可精选能言善辩、机敏忠诚之细作,携重金,分批潜入荆、益各郡县。”贾诩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隔墙之耳听去,“散播流言,就说……荆州派把持朝政,排挤益州本土人士;或言法正功高震主,与庞统、诸葛亮不和;再或,可伪造书信,暗示刘备对某些益州大族心存猜忌,欲削其权……总之,千方百计,离间其君臣,挑动其内斗。若能使其内部相互猜疑,政令不畅,甚至引发内乱,则胜过十万雄兵!此所谓,攻心为上。”

“善!大善!”曹操抚掌,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此事,便交由文和你全权负责,所需金银、人手,尽管调用。孤要看到刘备的后院,烽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