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魏宫惊檄(2 / 2)

文臣一侧,年迈的贾诩眼帘低垂,盯着脚下的玉砖,仿佛一切与他无关。但微微颤动的白须,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想起了自己当初劝阻曹操急攻汉中的建言,如今一语成谶,让他既感无奈,又忧惧主公的怒火会波及自身。而侍中陈群,则已开始在心中默默构思如何起草反击的官方文书,如何用最严谨、最恶毒的律法词汇,将刘备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接着,檄文开始彰显刘备自身的“帝室之胄”身份,宣扬其“受命于天,靖难救国,匡扶汉室”的崇高志向。然后,便是那最刺耳、最让曹操无法忍受的功绩宣示——

“……幸赖将士用命,天命在汉,我王师北定汉中,南抚交越,东和孙权……尤以去岁汉中一役,大破国贼曹操亲率之虎豹精锐,歼其十万,使其丢盔弃甲,狼狈鼠窜于褒斜古道,几不得脱!此诚汉室中兴之兆,亦足证备,虽德薄,然为社稷计,不得不挺身而出……今暂摄汉中王位,非敢僭越,实为应天命,顺人心,集天下忠义之士,共讨不臣!待扫清奸佞,廓清宇内,必当还政于天子,复汉室之昭昭!”

“够了!”

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曹操猛地站起,额角青筋暴跳,一直强压的怒火终于冲破理智的堤坝。他一把抓起案几上那只刚刚捡起的玉如意,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摔向殿中的蟠龙金柱!

“啪——!”

玉屑四溅,晶莹的碎片散落一地。那一声脆响,让殿内所有人心头都是一颤。

“织席贩履之徒!安敢如此!安敢如此!!”曹操双目赤红,胸口剧烈起伏,怒极反笑,那笑声冰冷刺骨,蕴含着无尽的讥讽与杀意,“卖履小儿,也配效仿高祖登坛拜将乎?三辞三让?虚伪!此乃欺世盗名之尤!”

他狂怒地踱步,冕旒激烈晃动,发出琐碎的碰撞声。

“汉中……汉中!”环视麾下文武,目光如电,扫过每一张或惊惧、或愤慨、或沉思的面孔。汉中之战的惨痛画面瞬间涌入脑海——那泥泞的道路,折损的精锐,以及被迫放弃汉中时的不甘与屈辱。一股深切的懊悔涌上心头,“昔日若听文和之言,缓图汉中,何至有今日之辱!养虎为患!养虎为患至此啊!”

他口中的“虎”,不再是那个曾被自己多次打得颠沛流离的刘备,那个他一度视为笼中鸟、掌中鼠、寄居荆州的丧家之犬,而是如今坐拥荆、益、交三州,携大胜之威,树立起了“汉中王”的大纛,公开与他这个“魏王”分庭抗礼的庞然大物——刘备刘玄德!这一刻,他对刘备的恨意,超越了屡次犯境的孙权,甚至超越了当年势不两立的袁绍。那个他曾煮酒论英雄,视为冢中枯骨的人物,如今已成了他帝王之路上最巨大、最坚实的障碍。

狂怒的宣泄之后,是顶级政治家本能般的冷静与警觉。曹操深吸几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和隐隐作痛的头颅。他重新坐回王座,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反应,是“七分怒,三分警”。怒在于军事上的惨败被对手如此高调地宣扬,如同将他的伤疤公之于众并撒上盐巴;警在于他清晰地认识到,刘备已从一个强大的军事对手,上升为能与他在政治层面分庭抗礼、争夺汉室正统旗号的致命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