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盟约重铸(1 / 2)

成都的车骑将军府内,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重要会议正在进行。汉中大捷的喜悦尚未散去,但空气中已弥漫着关于未来战略的激烈辩论气息。

刘备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堂下群臣。左侧是以张飞、赵云为首的元老武将,右侧是以诸葛亮、张松、庞统、法正为核心的谋士文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那个标着的城池。

大哥!张飞声如洪钟,率先打破沉默,孙权小儿背信弃义,趁我大军在汉中之机偷袭荆州,此仇不共戴天!如今我军大胜,正该一鼓作气,顺江而下,直取建业!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一片附和。吴懿踏步出列:三将军所言极是。江东大军新败,士气低落,此时出兵,必可一举平定东南!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主战之声此起彼伏。就连一向稳重的赵云也表示:孙权反复无常,若不加以惩戒,恐日后再生祸端。

刘备静静听着,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诸葛亮身上: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诸位将军报仇心切,情有可原。然亮有一问:若我军东征,曹操趁机自关中南下,如之奈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庞统接口道:孔明所虑极是。我军虽胜,然双线作战乃兵家大忌。且江东水网密布,非我军所长,即便取胜,也必损失惨重。

这时,一直沉默的刘封突然开口:父亲,孩儿以为,诸葛军师所言有理。曹操虽败,根基未伤,若我与孙权死战,徒使曹贼得利。

刘备目光微动,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封继续说道:曹操是国贼,乃心腹大患,此为主要矛盾;孙权背盟,实为肘腋之患,乃是次要矛盾。当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这番话让堂内顿时安静下来。诸葛亮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庞统也微微点头。

刘备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手指划过长江沿线:云长、伯言在荆州有大军五万,可挡孙权。然若曹操自襄阳南下,则荆州危矣。

他转身面对群臣,声音沉稳有力:封儿所言甚是!我深知诸位对孙权的愤怒。然天下大势,需分主次。我们的目标是’兴复汉室,讨伐国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倾危,我们需要盟友共搞曹贼。

法正点头附和:主公明鉴。若此时攻吴,正中曹操下怀。三国鼎立,最忌两线作战。

然则,孙权背盟之事,也不能就此轻轻放过。刘备目光锐利,需让其付出代价,否则天下人岂不笑我刘备软弱可欺?

主公明鉴。张松道,当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出使江东,既要严斥其背盟之过,又要给其改过之机。重申共抗国贼之大义,重修盟好。

刘备沉吟片刻,目光落在宗预身上:宗卿,此任非你莫属。

宗预躬身领命:臣必不辱使命。

卿此次出使江东,需把握分寸。刘备谆谆嘱咐,既要严厉谴责孙权背盟之行,又要给其留下结盟的余地。

诸葛亮补充道:可告知孙权,若其诚心悔过,我大汉可既往不咎。但若再生异心,必遭天谴。

宗预领命后,精心准备了一份措辞严厉却又留有余地的国书,随即带着使团顺江而下。

建业宫中气氛凝重。孙权面对战败的局面,内心五味杂陈。

大殿之上,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与以吕蒙为首的主战派争论不休。

主公,张昭痛心疾首,此次荆州之败,我军损兵折将,更失信于天下。当务之急是遣使谢罪,重修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