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心知已无法斩杀曹彰,勒住战马,胸中豪气与怒气交织,将青龙戟向着曹彰狼狈没入军阵的背影狠狠一挥,声如雷霆,响彻整个战场:“无胆鼠辈!今日饶你狗命!来日阵前,定取你项上首级,以祭我军大旗!”
声震四野,蜀军闻言,士气暴涨,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少将军威武!少将军威武!”
阳光恰好穿透云层,照耀在刘封染血的战甲和兀自嗡鸣的青龙戟上,熠熠生辉,其英姿深深烙印在双方数十万将士眼中,宛如一尊战神凯旋。
他调转马头,无视曹军阵中无数惊惧、愤怒的目光,在震天的欢呼声中,从容不迫地回归本阵。
来到刘备马前,刘封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父亲!孩儿幸不辱命!”
刘备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欣慰与自豪,他快步下马,亲手将刘封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臂甲(小心避开了伤口),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好!好!好!吾儿今日之勇,冠绝三军!真乃虎父无犬子!此战大涨我军士气,挫敌锐气,功莫大焉!” 身旁的赵云、张任也已逼退许褚、徐晃(双方见目的已达,各自虚晃一招退回本阵),回归本阵,看向刘封的目光皆充满赞许。
而曹军阵中,气氛则一片死寂压抑。曹操面沉似水,看着士卒将脸色惨白、几乎虚脱的曹彰搀扶回来,医官匆忙上前处理伤口。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但更多的则是冰凉的阴鸷与震怒。首战挫锐,折损的不仅是爱子的勇名,更是十万大军的锐气与他曹操的颜面。
他死死盯着阳平关上那面迎风招展的“刘”字大旗,以及阵前那员正接受欢呼、意气风发的年轻小将,目光冰冷得如同腊月寒霜。
“刘备……刘封……”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杀意如同实质般凝聚,“明日!明日便让尔等见识,何为真正的地狱之景!”
回到阳平关内,气氛热烈非凡。中军大帐中,刘备首先举杯,再次高声称赞刘封:“今日阵前斩将挫锐,扬我军威,封儿当居首功!”
众将纷纷附和,帐内一片赞誉之声。刘封此刻却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抱拳环视众人,语气谦逊:“父亲谬赞,诸位叔伯过誉了。今日小胜,全仗父亲洪福齐天,运筹帷幄,加之三军将士用命,助威呐喊,方能使孩儿侥幸得手。非封一人之功。” 这番得体的话语,更是赢得了帐内诸将的好感,觉得这位少主不仅勇武,而且谦逊知礼。
庞统摇着羽扇,笑道:“少将军不必过谦。那曹彰,字子文,勇猛冠绝曹营,素有‘黄须儿’之称,乃曹操诸子中最擅战者,其勇甚至不在张辽、徐晃之下。今日败于少将军之手,曹军士气必遭重挫,曹操心中震恐,可想而知。”
法正点头补充,神色转而凝重:“士元所言极是。然正因如此,曹操必不甘心受此大辱,恐有极端报复之举。其人用兵,诡诈狠辣,我军万不可因一小胜而松懈,需即刻加强关防戒备,多派哨探,谨防夜袭或诡计。”
刘备深以为然:“孝直所言甚是。传令下去,犒赏三军,但守关将士需加倍警惕,轮值哨岗增加一倍,严防曹军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