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城下,蜀军连营十里,旌旗蔽空。刘封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手扶剑柄,凝视着不远处紧闭的城门。三万名精锐士兵已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发起总攻。
少将军。法正手持羽扇,缓步登上高台,衣袂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三将军与庞统军师已率一万大军前往阳平关。
刘封微微颔首,年轻的面庞上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有三叔坐镇,阳平关当无大碍。只是……他眉头微蹙,张鲁已成瓮中之鳖,不知何时才能攻下啊?
法正目光深邃:张鲁在等两件事——一是马超援军,二是……他忽然压低声音,张鲁麾下阎圃曾建议其投曹操。
曹操?刘封猛然转身,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正是。法正指向东北方向,上庸城乃汉中门户,若曹操派兵从上庸西进,我军将腹背受敌。
刘封的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剑柄,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阳光透过云层,在他年轻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军师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先发制人?
法正点头,羽扇指向地图上的上庸城:趁曹操尚未反应,派一支奇兵速取上庸。如此,既可免除后顾之忧,又能切断张鲁最后的外援希望。
刘封凝视地图,目光在上庸与汉中之间来回移动。片刻后,他猛地拍案:好!就依军师之计!
中军大帐内,诸将肃立。刘封端坐主位,法正立于身侧。帐内烛火通明,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赵和!刘封声音清朗。
末将在!一位面容刚毅的将领跨步出列。他是蜀军年轻一辈中有名的猛将,征战多年,深得用兵之道。
命你为主将,率五千精锐沿汉水东进,攻取上庸!刘封取出一支令箭,邓范、寇封、柳隐、王平随你一同出征。
末将遵命!赵和双手接过令箭,眼中燃起战意。
邓范、寇封上前一步,虽年纪尚轻却已屡立战功:都督放心,我等必不负所托!
柳隐与王平也齐声应诺。柳隐沉稳老练,王平则精通山地作战,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法正补充道:此战贵在神速。务必在申耽察觉前拿下西城、锡县,直逼上庸城下。
刘封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武当山中有我军内应周仓将军,他已伪装山匪多时,对上庸情况了如指掌。赵将军可派人将此信送至周将军手中,约定攻城之时里应外合。
赵和郑重接过密信:末将明白。
刘封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上庸乃战略要地,关乎汉中全局。诸位务必同心协力,速战速决!
众将齐声应答,声震营帐。
……
汉水之上,几十艘战船顺流而下。赵和立于首船甲板,远眺渐行渐近的西城轮廓。初夏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将军,前方十里便是西城。王平指着地图道,探马回报,守军不足千人,且毫无防备。
赵和点头:传令全军,登陆后立即发起进攻,务必在天黑前拿下西城!
寇封摩拳擦掌:终于可以活动筋骨了!这些日子在船上,浑身都不自在。
柳隐笑道:寇将军稍安勿躁,待拿下西城,还有锡县和上庸等着我们呢。
正午时分,蜀军突然出现在西城郊外。守军猝不及防,城门尚未关闭,寇封已率领先锋骑兵冲入城中。赵和指挥主力紧随其后,不到两个时辰,西城便告陷落。
清点粮草,安抚百姓。赵和下令道,五百人留守,其余将士休整一夜,明日拂晓进军锡县!
锡县的陷落比西城更为迅速。这座小城守军见蜀军来势汹汹,又听闻西城已失,竟不战而降。赵和兵不血刃便拿下了第二座城池。
将军,是否按原计划休整一日?柳隐询问道。
邓范摇头道:“将军,兵贵神速,我们必须在敌军反应过来之前到达目庸。”
赵和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士载所言甚是。传令下去,留五百人守锡县,其余将士立即向上庸进发!我们必须赶在消息传到申耽、申仪耳前拿下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