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蜀烬归仁(1 / 2)

成都以北三十里处,一支大军如滚滚铁流般向南推进。旌旗蔽空,刀枪如林,马蹄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刘备骑在马上,玄甲映日,长须随风轻拂。身旁法正、黄忠等文武重臣各具威仪,身后数万荆州精锐士气高昂。

报——一骑探马飞驰而来,尘土飞扬中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启禀主公,少将军已在成都城外列阵攻城,但尚未破城!

法正捋须点头:主公亲临,成都已是囊中之物。刘璋若识时务,当开城投降。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沉声道:传令全军,加速前进,今日务必抵达成都!他抬头望向南方,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益州心脏——成都城。自入蜀以来,历经一年征战,终于到了最后关头。

与此同时,成都北门外荆州军阵中,刘封立于高坡之上,远眺那座巍峨城墙。城上守军松散,弓弩软弱,已显疲态。他身后字大旗猎猎作响,五千大军严阵以待。

桓阶走上前来,低声道:都督此计,可是在等主公?

刘封嘴角微扬:桓公果然慧眼。

薛琮也恍然:少将军不欲独破成都,是想让主公亲临,以全其功?

刘封目光深邃:成都已是囊中之物,破城只在旦夕。但父亲即将抵达,若由他亲自下令招降,则益州人心更易归附。他顿了顿,况且,刘璋虽暗弱,却非暴虐之君。若我强行破城,他或会拼死一战,甚至玉石俱焚。但若父亲亲至,以仁义之名劝降,或许能保全一城百姓。

桓阶叹服:都督不仅善战,更懂人心。如此,蜀地士民必感念主公仁德。

刘封下令霹雳车轰击一阵,过了午时便收兵回营。他心中已有计较——成都城破在即,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父亲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声望。

夕阳西下时,刘备大军终于抵达城外荆州大营。营帐连绵数里,灯火如星。中军帐内,刘备与刘封父子相见。

父亲!刘封单膝跪地,铠甲铿锵。

刘备连忙扶起爱子:封儿辛苦了!战况如何?

刘封详细汇报了围城情况,最后道:儿臣围而不攻,一是为减少我军伤亡,二是为保全成都城防,三……他略一迟疑,三是想请父亲劝降刘璋,如此可得蜀地民心、众臣之心。

刘备眼中闪过赞许,拍了拍刘封肩膀:封儿思虑周全,甚合我意。他转向帐内众谋士:诸位以为,眼下当如何取成都?

张松率先开口:刘璋暗弱,城中人心惶惶。主公亲至,我军只需围而不攻,不出旬日,城内必生变乱。

法正则持不同意见:夜长梦多。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我军应速取成都,稳定益州局势。可派使者入城劝降,若刘璋不降,则全力攻城。

刘备沉思片刻,目光转向刘封:封儿,你以为如何?

封抱拳道:父亲,孩儿以为,可先派使者招降。刘璋素来优柔,见我军势大,又有父亲亲征,或会投降。若其不降,再攻城不迟。

刘备点头赞许:正合我意。简雍善于言辞,可派他入城劝降。他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我刘备一生以仁义为本,不愿多造杀孽。若能和平取得成都,保全一方百姓,方为上策。

众将齐声应诺。刘备的决定,再次彰显了他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