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刘循长叹一声,终于下定决心。
翌日清晨,州牧府再议。
本将思虑再三,决定不出兵救援成都。刘循声音坚定,不容置疑。
众将哗然。堂下众将急道:少主!……
刘循抬手制止众人:理由有四:其一,荆州军势大,我军兵少,南下无异于以卵击石;其二,出城必中庞统之计,徒增伤亡;其三,刘备素有仁名,即便攻下成都,也不会伤父亲性命;其四……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战争至此,刘备取巴蜀,恐是天命所归。
堂下一片寂静。李严深深看了刘循一眼,暗自点头。这位少主虽年轻,却已懂得权衡利弊,不为情感所困。
一员部将急道:少主!
刘循抬手制止:听我说完。非我不愿救父,实乃形势所迫。若出城迎战,不仅救不了成都,还会白白葬送雒城。不如固守待变,保全实力。刘备若真取成都,我等再作计较不迟。
他转向李严:正方,加强城防,谨防刘备军偷袭,不得擅自出战!同时多派斥候,打探成都消息。
次日黎明,刘备亲率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成都进发。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马蹄声震撼大地。
雒城城头,刘循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在成都的命运,益州未来的归属,都将在这几日见分晓。
两日后,雒城南三十里处的密林中,关兴与黄叙率领的四千精兵已埋伏了两天两夜。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蚊虫叮咬让士兵们苦不堪言。
少将军,一名斥候从前方奔回,低声报告,雒城城门依旧紧闭,毫无出兵迹象。
关兴皱眉看向黄叙:看来刘循不上当啊。
黄叙叹了口气:庞军师此计虽妙,奈何刘循少年老陈,识破了我们的计策。
关兴不甘心地望向雒城方向:再等半日,若仍无动静,便撤军回营。
与此同时,雒城城楼上,刘循与李严正远眺城南方向。
报——一名斥候飞奔上城,将军,城南三十里密林中发现伏兵,约四千人,打着关、黄旗号!
刘循与李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后怕。
果然……刘循长舒一口气,还好没有出城,否则正中埋伏。
李严点头:关兴、黄叙皆是年轻猛将,若我军贸然出城,必遭其截击。
刘循望向远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正方,你说……我们坚守还有意义吗?刘备取蜀,真的已成定局了吗?
李严沉默片刻,缓缓道:公子,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主公仁厚有余而决断不足,益州在他手中,迟早被他人所图。刘备虽为外人,但仁德之名远播,又有关、张、诸葛等能臣辅佐……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刘循望着天边渐落的夕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