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刘封入川(1 / 2)

刘封站在襄阳城头,远眺西方连绵的群山,手中的书信已被汗水浸透。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在城砖上投下一道不安的剪影。

子瞻又在忧心益州战事?

身后传来清朗的声音。刘封转身,见诸葛亮手持羽扇,正拾级而上。朔风拂动他月白色的衣袂,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军师。刘封抱拳行礼,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焦灼,父亲已与刘璋撕破脸皮,总觉得……

太白临于雒城。诸葛亮轻叹一声,羽扇指向西方天际。顺着他的指向,一颗异常明亮的星辰正散发着不祥的赤芒,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此皆凶兆。

刘封心头一紧。他清楚地记得,在另一个时空的记忆里,就是这一年,凤雏陨落在落凤坡。虽然他已秘密派遣心腹寇封率领精锐保护庞统,但历史的惯性总是令人不安。

军师,我欲亲率援军入川。

诸葛亮闻言,羽扇微微一顿。他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少主——自新野起,刘封的成长令人惊叹。不仅武艺精进,更难得的是那份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谋略。

少将军可知西川地势险要?诸葛亮突然问道。

米仓道栈阁险峻,金牛道山高谷深,皆是一夫当关之地。刘封对答如流,但正因如此,父亲更需要援军。若张任据守雒城,与刘璋形成犄角之势……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却又摇头道:吾已修书主公,报防星象之兆,请其谨慎行事。少将军留守荆州,亦是重任。

可庞军师他……刘封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总不能说,自己知道庞统会在雒城遇伏。沉吟片刻,他换了个说法:父亲初入西川,既要安抚民心,又要应对刘璋大军。若我能率一支援军沿江而上,与父亲形成夹击之势……

朔风卷起城头的旌旗,猎猎作响。诸葛亮沉默良久,终于轻摇羽扇:也罢。少将军既已决意,亮当助你。只是……

他忽然正色,声音凝重如铁:此去需谨记三事:其一,西川豪杰甚多,不可轻敌。其二,于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其三,所到之处,并宜存恤。民心向背,关乎大业成败。

刘封应诺:封谨记军师教诲。

三日后,襄阳校场。

三万精兵列阵而立,刀枪如林,旌旗蔽空。刘封一身亮银铠甲,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他身后,牵隐率领的一千白毦精兵已整装待发。

诸葛亮手持令箭,缓步走来。他的目光扫过整齐的军阵,微微颔首。

少将军,此去路途遥远。他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内有西川详图,及应对各种险境之策。至子阳城方可拆阅。

刘封郑重接过,贴身收好。他注意到诸葛亮眼下的青影——想必这几夜都在为他筹划行军路线。

军师放心,封必不负所托。

诸葛亮又递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书信:此信需亲手交予庞军师。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太白犯主,凶险非常。若见庞军师欲亲自勘察地形,务必劝阻。

刘封心头一震。这不正是落凤坡之战的起因吗?他深深一揖:封明白。

刘封将锦囊贴身收好,转身面对大军,任晖听令!

一员虎将应声出列:末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