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文心战策(2 / 2)

……那红脸汉子把绿豆一抛,手中大刀舞得如雪花盖顶,看得众人都呆了。玄德公却瞧见,他刀柄上缠着的麻绳早已磨得发亮——分明是日夜苦练的痕迹!

妙极!刘封指着这段描写,就是要这样,要有细节!

王士另辟蹊径,在《千里走单骑》里添了段貂蝉的梦:

那夜铜雀台的月光格外冷,美人梦中忽见一柄青龙刀划过天际,惊醒时枕畔玉佩无故裂作两半……

刘封大笑:曹贼见这段,怕要砸了铜雀台!忽又促狭道:不过二叔回府怕要跪搓衣板了……

看到《梦中杀人》,他蘸饱朱砂添上一段:

曹操枕边剑穗系着七条红绳,每杀一人便解一条。这夜他大喊有刺客,侍卫冲进来时,只见地上又多了条孤零零的红绳……

刘封亲自捉刀《义胆撼荆襄》,提笔蘸墨在雪浪纸上落下遒劲字迹:

“襄阳城下,素白深衣被朔风卷起衣角。刘备指节抚过腰间长剑,漆纹斑驳的剑鞘在暮色中泛着幽光。他身后三步之遥——

刘琦的袍角正滴落长沙的夜露,锦靴上凝结的泥块随踉跄步伐簌簌剥落;

赵云左手铁枪没入黄土三寸,右手紧握的剑柄缠绳已深深勒进掌肉;

陈到虽神色平静,可甲胄下的中衣却透着未干的血迹……”

天亮微亮时,刘封攥紧手中墨迹未干的《江东遗恨》,眼前浮现出前段时间典江之战的惨状——江东水军夜袭时,那些燃烧的战船照亮了江面,也照亮了孙权背信弃义的嘴脸。而且历史上趁关羽北伐时,断蜀汉一臂;更恨他假意联姻、实则刀斧相向的伪善,连父亲刘备的信任也沦为权谋祭品,断了大汉的希望。

黎明微光中,刘封指节发白,攥紧那卷墨迹未干的《江东遗恨》。火光与江水交织的惨烈画面再度浮现——东吴战船在夜色中突袭典江,烈焰照亮了江面,也映亮了孙权那张背盟弃誓的面孔。更恨他历史上在关羽北伐时背后捅刀,断送蜀汉半壁江山;连父亲刘备的信任,也被他伪善的权谋碾作尘埃,生生掐灭了大汉复兴的最后希望。

“……孙策以“江东小霸王”之勇,单骑可敌百人,却死于三名门客之手;其出行必有亲卫随行,遇袭时竟无一人及时护主,不合常理。

于吉的“适时”登场:道人于吉在江东活动数十年,信徒遍野,孙策此前却似浑然不知。张昭称“于吉久居江东”,而孙策竟因与其争执愤懑至死,更显突兀。

唯一对此事起疑的太史子义却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孙策死后,孙权对兄长子嗣疏远打压,权力过渡快得令人心惊……”

襄阳城西的印坊内,松烟墨的气息与新鲜竹纸的清香交织弥漫,铜灯盏的火光映照着排列整齐的字模。糜芳挽着袖子,亲自监督工匠们排版,连夜印刷话本。

都督,头版《桃园三结义》已成。须发花白的老工匠恭敬地捧来散发着墨香的书册。

刘封翻开散发着松墨清香的线装书,指尖抚过精心排版的文字,书中插画虽然只是简笔勾勒,却生动传神——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刻画得入木三分。

甚善。刘封合上书册,纸页相触发出清脆声响,各版话本校勘完毕后,先印千册。他特意指了指插画中张飞庄后的桃林,这处的朱砂再浓三分,要让人一眼就看见满树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