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却以剑穗系绥,反手一拽借力登车。
迎亲队伍返程时,
南徐城街道两侧早已挤满观礼的百姓,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启程返回刘府,仪仗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前导十二名童仆手持松明火炬,火焰在暖风中摇曳生姿。这些少年皆着绛色深衣,腰间束着五彩丝绦,步伐整齐划一。火光映照下,他们稚嫩的面庞显得格外庄重。《通典》有载昏礼用炬十二,正是取日月周天之意。
次列乐工三十六人,分执笙、瑟、钟、磬等乐器。为首的乐正高唱《诗经·关雎》,笙瑟和鸣之声悠扬悦耳。有老者低声道:此乃正声雅乐,非寻常富贵人家可得。
中阵新妇墨车缓缓而行,车辕上缠着刘封亲手系上的红绸。墨车四周垂着玄色幄帘,帘上以金线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按《周礼》记载,大夫等级方可乘墨车,足见这场婚礼的规格之高。
殿后的赵云率五十亲兵护卫,皆着轻甲而不佩刃,手持彩绘戟盾。盾面上绘着祥云瑞兽,既显威仪又不失吉庆。《汉旧仪》所谓婚卫不示兵,正是此意。
队伍行至街口,忽有童子撒出早备好的桃符碎片。碎片在空中飞舞,映着火光如同赤蝶。人群中不知谁先唱起了《桃夭》,很快便汇成一片和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歌声中,刘封回首望向墨车。恰逢一阵风过,掀起车帘一角,隐约可见孙尚香手中的九华团扇微微一动,似在回应。
刘府中庭青庐前,早已铺设朱砂地衣。刘封按剑而立,引墨车缓缓左转三周:
周诵:天行健(《周易》乾卦)
次周诵:地势坤(《周易》坤卦)
三周诵:云从龙(呼应纳吉之兆)
孙尚香忽拔剑出鞘,寒光闪过,剑尖在青砖上划出两道弧线。她身形右转,蹀躞带上的玉璜碰撞作响:
首转剑刻北斗七星
次转剑走南斗六星
收剑时轻点中央,恰成星位
太史令见状惊呼:三阳二阴合太一之象!众宾哗然中,吴国太意味深长地瞥了孙权一眼。
进入刘府,婚礼正式开始,在众人见证下,侍女端来铜盆,清水映着烛光。
请新人沃盥。礼官肃穆的声音压下堂内杂音。
对面新娘将手中的团扇交给身旁剑婢,刘封定睛一看,正是当日朱雀街上遇到的年轻。
孙尚香纤长的十指悬在铜盆上方,忽觉一道视线灼人。抬眼正对上刘封含笑的眸子,那眼中分明写着早知是你的了然。她心头一跳,随即挑眉瞪去,眼波如刀,却见对方笑意更深,竟还眨了眨眼。
忽地抬眼望来,见到刘封眼中笑意,却毫无惊讶之色,心知那日他也认出了自己,遂一眼瞪了过去,目光相接不过一瞬,她便迅速别过脸去,只余耳垂上那对明月珰轻轻晃动,在烛光映照下,白玉坠子竟透出几分霞色,恰似那日朱雀街上,她被识破女儿身时骤然飞红的面颊。
一位腰佩短剑的江东侍女恭敬地捧起铜匜,清水如银线倾泻而下,流过我交叠的双手。水珠顺着手腕滑入袖中,微凉触感让我心神一凛。这简单的洗手礼,竟比想象中更为庄重。
对面,刘琮作为正为孙尚香浇水,十指如兰花又如剑出鞘般张开,水花溅在盆沿。那侍女似乎习惯了主子的作风,浇水时特意抬高铜匜,让水流更急。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我们正在洗去的不仅是尘土,更是各自背后的算计与猜疑。
礼官高唱:沃盥礼成!
堂外忽然风过庭树,吹得红烛摇曳,盆中清水泛起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