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公瑾退兵(2 / 2)

甘宁压低声音:都督让末将转告,曹操已派张辽、李典、乐进三将驰援合肥,恐有异动。

诸葛亮羽扇微顿,目光转向淮南方向:果然如此。曹操这是要趁我军与江东相持之际,在淮南另辟战场。他略一沉吟,兴霸且去整顿水军,加强江防。周瑜得知合肥军情,必不会久留。

此时江面上,吕蒙已收拢残兵。凌统不甘道:就这么放过甘宁?吕蒙摇头:甘宁勇猛,不可力敌。且速报周都督,夏口有备,当另谋良策。

此战虽未真正交锋,却让江东水军明白:有诸葛亮、黄忠、甘宁等人坐镇,夏口绝非易取之地。

吕蒙、凌统匆匆赶回江东大寨,径直入帐禀报。周瑜正伏案研究舆图,见二人神色凝重,眉头微蹙:夏口情形如何?

吕蒙抱拳沉声道:都督,甘宁已回夏口,荆州水军士气大振。末将试探性进攻,遭其反击,未能得手。

凌统愤然道:甘宁那厮甚是嚣张,若非子明阻拦,我定要与他决个高下!

周瑜指尖在案几上轻叩,目光渐冷:甘宁既归,夏口便难攻了。他起身踱至帐外,远眺江面,沉默良久。

鲁肃见状,低声道:都督,我军现处夏口与巴丘之间,若刘备令黄射自江陵顺流而下,甘宁从夏口出击,两路夹攻,我军腹背受敌,恐有不测。

程普也上前劝道:更可虑者,粮道需经夏口水域。甘宁若派战船截粮,三军断炊,不战自乱!

周瑜闭目深吸一口气,胸中郁愤难平。他原想趁势夺取夏口,断刘备一臂,却不料甘宁突然回援,打乱全盘计划。良久,他缓缓睁眼,决然道:传令全军,明日拔寨,撤回柴桑。

吕蒙急道:都督,难道就此罢休?

周瑜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岂能让刘备坐享其成?只是如今我军后路尽在其掌控之中,不得不暂避锋芒。待我军撤离后,且看刘备如何独自应对曹操。他手指重重敲在合肥位置,声音陡然提高:曹操新败,合肥守备空虚,此乃天赐良机!我军转攻合肥,既可沿江淮北上直取中原,又能建立不世之功,何乐而不为?

众将闻言,纷纷称善。

周瑜提笔写书,“子敬,我修书一封,你着人送给诸葛亮,就说‘江东将士思归心切,明日欲借道夏口返程,请他行个方便’。”

吕蒙忍不住问道:都督,我军若要撤退,何不趁夜悄然离去?何必特意通报诸葛亮?

周瑜搁笔,抬眸一笑:子明,你以为刘备是何等人物?

吕蒙皱眉:枭雄之姿,不可不防。

正因如此,何不走得光明正大?让那卧龙看看,我江东儿郎来去从容。周瑜将书信递给亲兵,刘备此人,最重名声。我若暗中撤军,他反可能派甘宁截击,借口不知是友军。如今我光明正大告知,他若敢动兵,便是背盟之举,天下人共讨之!

鲁肃在一旁点头:都督高明。此乃阳谋,诸葛亮即便看破,也无可奈何。

翌日清晨,诸葛亮收到周瑜书信,阅毕轻笑:周郎这是以退为进。他转头对甘宁道:传令让开水路,放江东军过境。

关平不解:军师,为何不趁机……

诸葛亮羽扇轻摇:周瑜料定我们不敢动手。若此时截击,反倒落人口实。不如卖个人情,日后也好相见。

江面上,江东战船浩浩荡荡驶过夏口。周瑜立于楼船,遥望荆州水寨,见甘宁果然按兵不动,不由冷笑:孔明,这次算你识相。

凌统低声道:都督,要不要……

周瑜摆手:不必节外生枝。速回江东,合肥才是正事!

船队顺流而下,很快消失在晨雾中。诸葛亮站在城头,目送江东军远去,喃喃道:周公瑾此去,必攻合肥。可惜荆州未定,否则荆州、江东两路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