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智激周瑜(1 / 2)

暮色渐沉时,鲁肃终于带着诸葛亮来到周瑜府邸。周瑜整衣出迎,亲自到中门相候。三人见礼后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新焙的茶,氤氲热气在烛光中袅袅升起。

鲁肃迫不及待地开口:公瑾,如今曹操大军压境,主公在战降之间举棋不定,全仰仗将军定夺。不知将军有何高见?他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茶盏边缘,目光灼灼地盯着周瑜。

周瑜慢条斯理地啜了口茶,突然语出惊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且其势大难敌,若战必败,不如早降。话音未落,鲁肃手中的茶盏一声落在案几上,碧绿的茶汤溅湿了衣袖。

公瑾何出此言!鲁肃猛地站起,衣袖带翻了茶壶,江东基业历经三世,先主孙伯符临终将外事尽托于你,如今正该依仗你保全社稷,怎可效仿那些懦夫之议?

周瑜不慌不忙地用帕子擦拭溅湿的案几:子敬稍安。江东六郡生灵,若因我辈之故遭战火涂炭,岂不罪过?他说话时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诸葛亮,却见这位卧龙先生只是轻摇羽扇,嘴角含笑。

鲁肃急得额角渗出汗珠:将军此言差矣!以公瑾之才略,东吴之险固,曹操未必能得逞!他转向诸葛亮,孔明先生,你也说句话啊!

周瑜和鲁肃正在激烈争辩时,诸葛亮却悠闲地站在一旁,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

周瑜注意到他的表情,眉头一皱:孔明先生为何发笑?

诸葛亮轻摇羽扇:我并非笑旁人,只是笑子敬先生看不清形势罢了。

鲁肃顿时涨红了脸:先生这话从何说起?怎么反倒说我不识时务?

公瑾主张投降曹操,其实很有道理。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

周瑜眼睛一亮,抚掌笑道:果然还是孔明明白人!看来我们想到一处去了。

鲁肃却急得直跺脚:孔明!你怎么也这么说?

诸葛亮依旧从容:曹操用兵如神,当今天下谁是他的对手?当年也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抗衡。如今这些人都已被曹操所灭,天下再无人能敌。唯独我家主公刘豫州不识时务,非要与曹操对抗。现在困守江夏,生死难料。

他转向周瑜,周将军若决定降曹,既能保全家人性命,又可永享富贵。至于江山社稷……改朝换代本是天命,又有什么可惜的?

荒谬!鲁肃勃然大怒,一把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你竟敢劝我主公孙权向国贼屈膝投降?!他气得胡须直颤,手指紧紧攥住腰间玉佩。

诸葛亮见火候已到,不慌不忙地坐回席位:其实我有一计,不需牵羊担酒纳降,不必亲自渡江,也不必献上土地印绶。他故意停顿片刻,待两人都屏息以待时,才缓缓道:只需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此二人,百万大军自会退兵。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哦?不知是哪两位高人,能有如此能耐?

诸葛亮轻抚羽扇上的翎毛,似笑非笑:江东有此二人,如同大厦有两根顶梁柱。他故意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若将此二人献给曹操……

鲁肃急得直跺脚:孔明休要卖关子!

诸葛亮轻抚羽扇,目光深邃:江东若失去这二人,不过像参天大树飘落一片叶子,万石粮仓减少一粒米罢了。但曹操若得之,定会欣喜退兵。他故意停顿,看着周瑜急切的眼神。

周瑜按捺不住,追问道:究竟是何方神圣?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